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Bax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患者45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再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每组15例;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肠系膜动脉标本20例作为标本对照组;选取社区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Lp-PLA2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标本对照组中AnnexinA1、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患者血清中Lp-PLA2含量均增高,而且软斑组Lp-PLA2的含量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本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Annexin A1、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而且软斑组Annexin 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硬斑组,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硬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nexin A1、Lp-PLA2和Bax参与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M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智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记忆能力[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RBMT)]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BM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M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和记忆能力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CYP2C19基因变异的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本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进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合并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10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联组(51例)及联合组(51例),双联组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组在其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针剂,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及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 CD6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MDA、ET-1、CD62p及CD63水平显著低于双联组; SOD、NO水平显著高于双联组; 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双联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有效降低CYP2C19基因变异的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CYP2C19基因变异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96例CYP2C19基因突变且植入颈动脉支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丹参多酚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mg qd)+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qn)治疗,丹参多酚组除上述治疗外,术前iv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术后每日1次,每次0.13 g,共应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亲环素A(CyP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术后随访1年,记录主要负性临床事件。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O、SOD高于治疗前,hs-CRP、IL-6、TNF-α、ET-1、MDA、CyPA、8-iso-PGF2α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丹参多酚组NO、SOD高于对照组,hs-CRP、IL-6、TNF-α、ET-1、MDA、CyPA、8-iso-PGF2α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组随访期间主要负性临床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为CYP2C19基因变异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提供更好的内皮功能改善,更大程度地缓解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降低主要负性临床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试验组,A组)和30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标本(对照组,B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软斑组(A1,n=20)、混合斑块组(A2,n=20)、硬斑组(A3,n=20)。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标本中AP-1亚单位c-Ju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反映AP-1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斑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结果 (1)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Jun mRNA及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上调(P0.05),A1组较A3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A2组与A1组和A3组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斑块组比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F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A1组较A3组含量显著增高(P0.05),A2组与A1组和A3组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IF浓度与c-Jun表达水平明显呈正相关(r=0.759,P0.01)。结论 AP-1和MIF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显著相关,其可能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情况及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AP-1表达量与MIF浓度越高,斑块不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后无临床症状认知障碍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视觉P300和N27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检查,以调查N270作为临床检查方法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认知状态的可行性。方法具有相同形状(匹配条件)或不同形状(冲突条件)的刺激对随机出现给受试者。每对由两个连续的刺激(S1和S2)组成,历时300ms;它们之间出现的间隔时间是700ms。受试者需要在匹配条件下按下一个按钮,并在冲突条件下按下另一个按钮。同时记录他们头皮电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N270是在冲突条件下诱发的第二个刺激(S2)。观察组N270表现出比对照组波幅降低和峰潜伏期延迟。结论 N270可能是检测脑梗死后无临床症状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从孕15d胎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脑组织中获取NSCs,在含有B27、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5%胎牛血清培养液诱导NSCs分化。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NSCs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形成大量的神经球。经3-5代传代的细胞生长稳定。经巢蛋白染色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经胎牛血清培养液贴壁培养后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半乳糖脑苷脂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 从孕15d胎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分离出的N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其在5%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方法收集5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作为颈动脉斑块组,其依据术前螺旋CTA检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组(A1组,n=21)、混合斑组(A2组,n=15)、硬斑组(A3组,n=18)。收集25例人肠系膜动脉标本及其血清作为对照组(B组,n=25)。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颈动脉斑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NF-κB含量。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软斑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软斑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组(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NF-κB含量与HMGB1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达(r=0.721,P<0.05)。结论 HMGB1和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预测人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及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