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观察针剌治疗腰痛时脑疼痛矩阵的变化.方法:先在15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的右侧腰部肌肉注射0.3 ml 2.4%的氯化钠溶液,产生实验性腰痛;然后将所有受试者按随机方法分配给针刺组(真针剌)和触觉组(假针刺);刺激各受试者右下肢委中穴,同时采集脑fMRI信号;最后应用SPM8软件处理fMRI信号.结果:相对于假针剌的fMRI结果,针刺组岛叶显示显著正激活,而前扣带回显示显著负激活;但两组在疼痛矩阵的感觉部分(S1和S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真、假针刺治疗腰痛都可以引起脑疼痛矩阵中不同部位的改变;其中在疼痛矩阵的情绪部分(岛叶和扣带回)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Ⅳ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V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针每日1次,1周针刺5 d。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7、30、60 d时疮口面积及细菌培养阴性率的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为83.3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0 d和60 d时,2组患者的疮口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疮口面积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疮口细菌培养阴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治疗后30 d和60 d时,疮口细菌培养阴性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0 d时,观察组疮口细菌培养阴性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VSD技术治疗Ⅳ期褥疮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疮口细菌培养阴性率,促进患者褥疮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地研究针刺加电针法与针刺加穴位注射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出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加电组30例,采用针刺加电针法;针加穴组30例,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法。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与腰椎功能评分都有变化,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疼痛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与针加穴组无显著差异,腰椎功能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于针加穴组(P<0.05);②临床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良率高于针加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针刺加穴位注射法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4.
腰背痛患者静息态fMRI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静息状态下腰背痛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的特点. 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招募的15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健康者作为受试者,向其右侧腰背部肌肉注射0.3 mL30g/L的高渗盐水制造腰背痛模型,采用3.0T MR仪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进行静息状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疼痛及非疼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的局部一致性差异. 结果 与正常状态相比,腰背痛受试者ReHo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前额叶内侧、左额下回、右额中回、右小脑扁桃体、右脑桥、右岛叶、右尾状核、右楔前叶、右海马旁回、后扣带回;ReHo减低的脑区有:右颞上回、左颞中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海马旁回、左梭状回、左前扣带回、左顶上小叶、右顶下小叶(P<0.005,体素值≥10). 结论 静息状态下腰背痛患者部分脑区存在脑活动区域一致性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静息状态下腰背痛受试者岛叶功能活动及连接特点。 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腰背部疼痛时(向腰背部肌肉注射3%高渗盐水)静息态fMRI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计算受试者在不同状态下双侧前、后岛叶的功能连接情况,选用spm8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疼痛状态下静息态岛叶的功能连接数据,并比较前、后岛叶的功能连接差异。 结果受试者在腰背痛状态下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2±1.96)分。受试者在腰背痛状态下岛叶与额叶、丘脑、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与后扣带回、楔前叶、颞叶、中央旁小叶、小脑扁桃体的功能连接减低;此外顶下小叶与前岛叶功能连接增强,与后岛叶功能连接减低(P<0.001,K≥10)。 结论静息态下腰背痛受试者的岛叶功能连接存在异常,这可能与疼痛刺激引起一系列认知及情绪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