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五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胸腺五肽(thymopentin,TP-5)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utoimmu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探讨该药物对EA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GPSCH)与完全弗氏佐剂(CFA)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TP-5小剂量组、TP-5大剂量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Wistar大鼠免疫后7、14、21 d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12、IL-10的含量.结果 与EAE组和TP-5大剂量组比较,TP-5小剂量组和DXM组大鼠的发病率和临床评分显著性降低(P<0.01);DXM组大鼠的发病率和临床评分低于TP-5小剂量组(P<0.01).各个时间点EAE组、DXM组、TP-5小剂量组、TP-5大剂量组IL-12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免疫后14、21 d DXM组和TP-5小剂量组IL-12水平比EAE组低(P<0.01);免疫后14、21 dDXM组、TP-5小剂量组IL-10水平与其余3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 TP-5对EAE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水平以及下调IL-12水平有关,通过双向调节作用逆转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PM2.5中的F-、Cl-、SO42-和NO3-。方法:以IonPacAS18阴离子分离柱分离,KOH自动淋洗装置设定梯度淋洗程序,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检出限分别为:F-0.005 mg/L、Cl-0.005 mg/L、SO24-0.010 mg/L、NO3-0.003 mg/L。F-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其他三种离子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气颗粒物中F-、Cl-、SO42-和NO3-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在机体抗流感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从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抗原递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等不同角度探讨其抗流感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到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部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进行H-B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变化。H-B分级比较有显著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瘫症状,改善面肌肌力,促进面神经麻痹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痈是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发生在颈项、背、臀等皮肤厚韧的部位 ,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生于颈项部的痈称为“对口疮” ,生于背部的痈称为“搭背”。外科常规处理大多是 :初期红肿阶段外敷金黄膏 ,清热解毒 ,促其消散 ;成脓期未溃者用拔毒膏 ,排脓祛腐 ,驱邪外出 ;已溃者用生肌玉红膏 ,祛腐生肌促其愈合。对于红肿范围较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 ,采用手术“十”或“十十”字形切口 ,纱布条引流 ,每天换药 ,至肉芽组织生长 ,创面愈合。该方法不仅疗程长 ,而且病人每次换药既痛苦又不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并检测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在EAE大鼠中的动态表达。方法:将豚鼠麻醉后,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灌注,直接取新鲜豚鼠全脊髓制备匀浆(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观察其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取脑、脊髓组织石腊包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VCAM-1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免疫后10天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发病率达100%;脑脊髓组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样浸润;sV-CAM-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采用非灌注法制备的豚鼠全脊髓匀浆作为抗原,能够成功诱发Wistar大鼠的EAE模型,为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豚鼠脊髓匀浆(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GPSCH)加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作为抗原,给予Wistar大鼠四足皮内注射,建立EAE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EAE大鼠免疫后7、14、21 d不同时间段血清中MCP-1水平.结果 EAE组免疫后第7天血清MCP-1水平即出现明显升高,早于临床症状的发生;免疫后第14天随着EAE大鼠进入症状高峰期,血清MCP-1水平亦达高峰;免疫后第21天MCP-1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与NS组和佐剂(CFA)组比较,EAE组大鼠免疫后第7、14天MCP-1水平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EAE组大鼠免疫后第14天MCP-1水平与临床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993,P=0.0001).结论 MCP-1 在EAE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发病机理及探索新的有效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Migraine is caused by vasomotordysfunction.Vascular migraine occurs most-ly in women,with a family history in 50%.It is characterized by onset in the daytime,with prodromal symptoms of scintillatingvisual field defect or colorful glittering,fol-lowed by unilateral throbbing and piercingheadache.Migrainoid neuralgia often oc-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大多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其中“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女性,50%有家族史,其临床特点是白天发病,先兆症状可见眼前闪动金星或五彩光色,或出现视野缺失,继之一侧头部出现搏动性钻痛、刺痛、抽痛等。而“神经性偏头痛”以男性多见,其临床特点是常在夜间入睡后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反馈组和丁苯酞联合肌电反馈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供血等常规药物治疗2周,肌电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联合组在肌电反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点滴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肌电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80%、96.67%,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结论 应用丁苯酞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