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 从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在使用TGF-β1培养后,细胞的数量和胶原产生量被测量,并与不使用TGF-β1培养的对照组比较。另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使用TGF-β1前后各种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 所有3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组织,TGF-β1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但能显著性地增加Ⅰ、Ⅱ、Ⅲ型胶原组织产生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调节TGF-β1的水平能调节胶原组织的产生,可能为临床上防止肌腱粘连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茶多酚阴道泡腾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酸碱系统的比例进行筛选,制备茶多酚阴道泡腾片;建立发泡量、酸碱度、崩解时限等质量控制标准以考察其稳定性,并对样品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该制剂为棕灰色异形片,发泡量、酸碱度、崩解时限等符合阴道泡腾片的要求,质量稳定;茶多酚检测浓度在0.02~0.08 m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32%(n=6),精密度良好。结论处方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溴丙烷(1-BP)对职业接触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4个1-BP生严工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按1:1比例选取年龄配对的接触组和对照组女工各71人.作业环境中1-BP的监测运用直读式检气管和个体采样器测定.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神经行为学组表测试、胫神经和腓神经电生理检查、振动觉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和激素水平检查.结果 作业环境中1-BP的浓度为0~402.40 mg/m3(平均32.19 mg/m3),工人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TWA-8 h)为0.35~535.19 mg/m3(平均14.08 mg/m3).与对照组相比,1-BP接触工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4.8±8.7)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5.5±4.9)m/s]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7.5±2.1)ms],足趾振动觉降低[双足音叉振动延迟时间分别为(6.2±4.4)和(5.7±4.4)s],神经行为学POMS量表中愤怒情绪得分增高(21.0±5.5),紧张、疲劳、迷茫情绪得分降低(7.8±5.5、5.6±4.1、6.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白细胞[(5.6±2.17)×103/μl]、红细胞[(3.9±0.4)×106/μl]、血红蛋白[(121.1±14.5)g/L]和肌酸磷酸激酶[(82.0±27.5)IU/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8.0±0.5)g/dl]、乳酸脱氢酶[(335.2±356.6)IU/L]、促甲状腺激素[(3.6±2.3)μIU/ml]和尿促卵泡素水平[(18.7±24.4)mIU/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BP接触可能影响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血液及生化学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冷冻异体神经移植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对经反复冻融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质粒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不同窝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将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5 mm处切除2.0 cm,神经缺损用预制反复冻融于-196℃冷冻的异体神经2.0 cm移植修复.实验组在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TGF-β1质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6周和12周对每组10只大鼠取材,切片、染色并进行轴索计数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周时实验组轴索间基本无水肿,再生神经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神经移植段轴索间有轻度水肿,再生神经较少.12周时实验组整个神经移植段基本被再生轴突充满,有髓纤维排列整齐,轴突和髓鞘发育良好,再生轴突数为98.6±4.8/μm2;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轴突和髓鞘发育较实验组差,轴突数为75.8± 5.1/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反复冻融冷藏保存的异体神经其抗原性降低,具有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局部使用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5—2005年间,对17例18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囊修复及侧副韧带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获得2~7年的随访,平均4.3年。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4.4%。结论 关节囊修复及侧副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手部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多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但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尝试异体神经移植,但存在许多问题,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之一.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1-08/2002-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组、对照组3组,每组20只.方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待用.制备动物模型,将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 cm处,用消毒的剃须刀片整齐切断并切除2.0 cm,切除的神经段互换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实验组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空白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空白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照组给予环孢霉素A(15 mg/kg)喂养.分别于6周和12周各取10只取材、切片、染色染色①Gleesluxotfast blue法染色.②髓鞘坚牢蓝染色法.轴索计数术后12周的移植体中段染色标本,随机取视野,在光镜400倍下计算1.0mm2内轴索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区形态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结果实验动物数量分析60只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组可见移植物的不同地方出现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髓鞘脱水,可见大量的空泡变性,以6周时最为明显,整个移植物均被单核细胞浸润,排异反应严重,在移植段中,有极少量的轴突再生.12周时,移植体变细,大量瘢痕组织增生,水肿明显,可见极少量的许旺氏细胞和再生轴突,绝大多数再生的轴突未通过整个移至段.实验组、对照组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较明显,但可见新生的血管在移植神经中形成,再生的轴突通过移植体.6周时,可见较多的许旺氏细胞增生.12周时,再生轴突已通过移植体,有一定量的髓鞘形成,许旺氏细胞增生明显,轴索间水肿减轻.各组移植段中外周的神经再生的轴突数量和髓鞘再生的数量较中心的多,且实验组中外周的轴索间水肿较中心的明显减轻.②术后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在神经移植体中段随机取视野,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算1.0 mm2内轴突数,实验组、对照组轴突数显著高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78.3±4.6),(76.1±4.2),(15.0±3.5),t=3.056,t=2.948,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78.3±4.6),(76.1±4.2),t=1.982 P>0.05].结论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可在局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使移植体轴突数增多,促进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APE患者55例,分为ST-T改变组(A组)36例和非ST-T改变组(B组)19例,两组均于入院24 h内相隔8~12 h两次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TnI),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严重临床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55例APE患者有17例TnI阳性,A组为15例,B组为2例;21例严重临床事件中,A组为17例,B组为4例.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提示APE心肌损伤及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是评估APE严重程度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如何准确地诊断斑块的易损性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就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判定的无创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4年6月,将56例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防粘连组和对照组,前者36例56腱,后者20例46腱。肌腱断端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缝合。防粘连组用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损伤局部。屈肌腱修复后功能用TAM法评定,伸肌腱功能用Miller分级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9.2个月(3~18个月)随访,防粘连组综合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89.1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可以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