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对我科2002~12-2004-12收治的12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至手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杏仁核亚核群毁损对PCP模型大鼠行为和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杏仁核亚核群毁损后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模型大鼠行为和前额叶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精神病提供参考。方法经腹腔注射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立体定向电极毁损大鼠杏仁核,对其刻板行为进行评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检测前额叶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杏仁核内侧核群毁损能减轻PCP模型大鼠的刻板行为和社会行为,与假毁损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01)。毁损组前额叶DA含量低于假毁损组(P <0.05),5-HT和NE含量均高于假毁损组(P<0.05)。结论PCP模型大鼠前额叶DA含量增高,5-HT和NE含量下降。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内侧核群能够改变前额叶单胺类递质的水平,改善模型大鼠精神分裂症症状。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5例,其中超早期内(≤6h)手术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毁损伏核对调控精神分裂症行为的有效作用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为精神分裂症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给大鼠腹腔内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采用立体定位仪 ,电极毁损大鼠伏核 ,观察社会行为、刻板行为评分 ,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毁损伏核组能使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和运动失调有所减轻 ,与假毁损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水迷宫实验毁损组在初期空间记忆能力的建立上存在缺陷 ,与假毁损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伏核毁损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对大鼠初期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应用Duckea术式治疗尿道下裂32例,阴茎下弯及尿道口正位皆一期完成,仅5例并发尿瘘,成功率达84.4%。作者详细讨论了在Duckett术式的基础上带蒂皮瓣的裁取,尿道吻合口的处理及术后管理,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毁损伏核对精神分裂症大鼠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为用神经外科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方法 50只Spraquj-Dawla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伏核毁损组和模型伏核假毁损组。模型组经腹腔注射苯环己哌啶(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立体定向电极毁损大鼠伏核,观察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社会行为,并对其刻板行为评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 伏核毁损组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和社会行为,与假毁损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lt;O.001,t=8.51)。伏核毁损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低于伏核假毁损组,与假毁损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lt;O.05,t=2.19)。结论 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亢进,立体定向毁损伏棱能够降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1~2007-12我科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ADL分级:Ⅰ级26例,Ⅱ级42例,Ⅲ级56例,Ⅳ级40例,Ⅴ级10例.死亡42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12倒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胶质瘤4例.垂体腺瘤4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1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等。影像上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患者适宜的手术时间,为垂体瘤卒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收治的垂体瘤卒中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3d以内手术中,视力、视野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3~7d手术中,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例;7d以上手术中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结论垂体瘤卒中早期手术者视野的恢复优于晚期手术者。其中对于3~7d手术者视力、视野恢复程度较高。笔者认为,若卒中症状较轻,可于3~7d发病日内手术治疗,若症状较重,出现剧烈头痛,有明显海绵窦压迫症状及内分泌症状,可于3d内手术,甚至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隔核的功能性解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核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有许多亚细胞群,与脑内结构存在广泛的联系,其生理机能复杂,目前认为隔核是边缘系统的枢纽,是各种冲动的整合中枢。隔核功能性解剖研究的深入有助于为与之有关的某些功能性疾病(如精神病、癫痫、疼痛、老年性痴呆等)病因的研究和治疗提供解剖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