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安林  李丹  贾国良  陈丹  苑媛 《心脏杂志》2005,17(5):458-460
目的:观察巴曲酶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PC 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B组在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基础上,于术后第1、3、5天静滴巴曲酶15、10、10 BU。术后7 d观察纤维蛋白原(FIB)、PT、PLT、RBC的变化,术后6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指标。结果:A组临床症状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B组临床症状显效率90%,总有效率98%。B组FIB显著降低,其它检查无明显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及红细胞等均无显著变化(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6)%上升为(56±4)%,B组LVEF由(51±7)%上升为(61±5)%(P<0.01),B组PC I术后6月LVEF改善明显。在终点事件中,A组死亡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难治性心绞痛5例;B组无上述事件发生。结论:巴曲酶对PC 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具有显著的疗效,心功能的恢复显著,治疗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病变在鉴别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 ,对 16 6例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缺血性心肌病者其颈动脉粥样病变非常常见 ,而非缺血性心肌病者颈动脉病变罕见。任何一种颈动脉病变 (内膜增厚 >1.0 mm、斑块、严重颈动脉狭窄 )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5 .7%、89.2 %。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鉴别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相反 ,颈动脉超声检查正常者 ,预示为非缺血性心肌病。对临床治疗抉择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宇晖  吕安林 《临床荟萃》2003,18(15):891-892
自 2 0世纪 90年代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诱发新生血管生长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以来 ,近几年国内外对其诊治冠心病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但临床应用较少。笔者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冠心病诊治方面研究进展内容进行综述。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组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糖蛋白 ,由两个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2 30 0 0的亚基以二硫键结合形成的二聚体 ,VEGF是由同一基因编码的 5种不同蛋白 ,分别为 12 1、14 5、16 5、189、2 0 6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胶原海绵复合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于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Ⅰ型胶原海绵剪切成方形片状(2.0cm×1.4cm×0.2cm),经60Co照射消毒,于DMEM培养液中水化1h左右。另取1d龄SD大鼠心脏,剪成小碎块,然后用2.5g/L胰蛋白酶于37℃中消化,吸取上清至含胎牛血清的DMEM中,重复消化四五次,用差速贴壁法除去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将细胞沉淀用DMEM培养液以2×109L-1的密度悬浮备用。将上述的心肌细胞悬液1mL缓慢滴注于玻璃模型中的胶原海绵上,然后置于细胞培养中培养。肉眼及显微镜主要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培养期间的自发收缩情况,包括收缩的部位、强度、频率、一致性以及收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细胞形态,胞核的形状及细胞之间的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片的形态和功能。结果:①细胞接种于胶原海绵上1d后,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凝胶化过程基本完毕,体积保持恒定,维持至培养结束,第3天细胞/胶原复合物局部出现点片状自发收缩,第5天整个细胞/胶原复合物出现同步化自发收缩,收缩频率61~199次/min。2周后3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减弱,但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持续至培养结束。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工程化心肌组织内细胞间连接广泛存在,细胞多呈纵向分布,胞核呈长圆形,胞浆内α-肌节肌动蛋白阳性,胞内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可见到心肌特异性的肌小节结构和Z线,多数细胞具有分化的心肌细胞表型。结论:用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以Ⅰ型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于体外可长时间持续自发收缩,该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均类似于成熟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5.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因素的关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测定 12 1例冠心病患者 (均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基因型。基因型的测定采用 PCR- REL P方法。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按 QCA方法确定。患者的血脂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 :发现 5种基因型 ,分别为 E2 / 2、E2 / 3、E3/ 3、E3/ 4、E4 / 4。其中 ,E4等位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 (P<0 .0 5 ) ;与 E2 / 2 +E2 / 3比较 ,E3/ 3、E3/ 4 +E4 / 4基因型的患者冠状动脉多发狭窄比率偏高 ;狭窄程度偏重 (P<0 .0 5 ) ;E3/ 4 +E4 / 4等位基因型的冠心病携带者发病年龄偏小 (P<0 .0 5 ) ;E3/ 4 +E4 / 4组基因型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他基因型 (P<0 .0 1)。结论 :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早发、严重度和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丹  吕安林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5,17(4):362-364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DM)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伴有DM和无DM的冠心病患者共53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DM者为A组(30例),有DM者为B组(23例),并且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术后3月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差异[(50±7)%vs(49±6)%,P>0.05)]。术后A组为(60±5)%,B组为(55±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心功能较DM患者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ong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long stent implantation, 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入术(ordinary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ordinary stent implantation, OBPTAOS)对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狭窄单支病变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BPTALS,OBPTAOS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分别抽取患肢静脉血样,以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非平衡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夹层数、置入支架数明显低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的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少于OBPTAOS组(P〈0.01),LBPTALS组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P〈0.05),血浆ET-1浓度低于OBPTAOS组(P〈0.05)。术后7d血清NO浓度、NOS活力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后7d血浆ET-1浓度开始恢复,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血浆ET-1浓度的影响,即对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影响小于0BPTAOS,可能是前者减少内皮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对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减少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在16头微型猪的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左旋支分别置入支架1枚,其中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每枚支架药物剂量1.2μg/mm2)共8枚,为对照组;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每枚支架含雷帕霉素1.2μg/mm2、巴曲酶0.3μg/mm2)共8枚,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前3 d起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实验组术前3 d至术后7 d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此后改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28 d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术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再狭窄率:对照组为0,实验组为0。管腔丢失率:对照组为(7±5)%,实验组为(4±3)%。新生内膜面积:对照组为(1.0±0.8)mm2,实验组为(0.9±0.7)mm2。结论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与单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比较可以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口服氯吡格雷总量及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7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所纳入的 2 90例小血管支架患者的 2 99支血管 30 4处病变共 316个小血管支架 (支架直径 <3 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 ,术后即刻效果 ,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4年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9%± 12 %改善至术后的 5 %± 5 % (直径法 ) ,术后 1个月随访 2 0 2例( 6 9 7% ) ,存活 197例 ,5例于术后 3h~ 7d死亡。 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 ,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 ,2例猝死。 180例随访 5个月至 4年 ,无事件存活率 (NES) 73 3% ( 132 / 180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30 3% ) ,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 ,再狭窄患者中 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 3次PTCA ,1例行CABG。 1例患者术后 2年死于心衰 ,1例术后 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为支架术相关动脉 )。结论 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 (死亡、AMI及TLR)未增高 ,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 ,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10 3 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 ( A)组 ( n=419)或经股动脉 ( F)组 ( n=614 )途径的冠心病介入 ( PCI)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 PCI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局部血肿、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 F组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及表皮坏死等并发症在 A组未出现 ,F组分别发生 11,4,6,7例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 :实施 PCI术的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与经股动脉比较 ,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