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分析其手术适应证、时机、方式及术后处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死亡48例;存活275例,其中按ADL分级:Ⅰ级105例;Ⅱ级80例;Ⅲ级54例;Ⅳ级27例;V级9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效果良好,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CT扫描定位,直视下钻孔穿刺血肿腔并置管,尿激酶血肿腔内灌注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其中治愈和好转54例,死亡8例。笔者认为此方法对病人创伤小、简便、省时、省钱,疗效满意,适用于意识障碍较轻,病情较稳定,无脑疝形成的患者,以及某些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的各自疗效。方法:30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交替使用3%HS和20%甘露醇降颅内压,观察用药后颅内压前后变化,同时观察中心静脉压变化。结果:3%HS和20%甘露醇降颅压效果均明显,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经前者治疗后中心静脉压偏低的次数比后者明显少。结论:3%HS和20%甘露醇具有同样的降颅压效果,但用3%HS治疗后能较好地保持中心静脉压处于正常水平,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是颅内较常见的出血,有关出血原因的报道较多,但对引起出血的各种疾病就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的研究报告甚少,本文总结了近8年来119例脑皮质下出血的资料,着重探讨了各类病因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9例中男性83例,女性36例,年龄6~74岁,平均42.7岁。全部病人依据临床及CT扫描确诊为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血肿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电刺激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可能促苏醒作用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7天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3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E、NE、DA、β-EP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脑脊液中DA、NE、E在神经电刺激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途径之一,标准的气管切开方法在1909年被Jackson确立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需较大的皮肤切口,分离颈前组织和切开气管前壁副损伤明显,并发症较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来替代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PDT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建立迅速的微创气管切开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从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25例患者进行了PDT,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颅内出现较大血肿,无论是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还是脑内血肿。常规手术方法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方法虽能清血肿及止血彻底,且能根据需要而行彻底减压;但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不易为一些特殊患者所接受。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8月,笔者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成功治疗了3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与采取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CAA)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PICH)发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过去5年中急性颅内血管淀粉变性脑出血的病人42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病理资料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所致脑出血在60岁以上原发性脑出血人群中超过30%。其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脑叶出血好发,血肿量大且呈分叶状,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等。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排除高血压后首先需要考虑脑血管定汾样变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刘惠祥  朱风清 《江苏医药》1999,25(11):872-872
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内出血是颅内较常见的出血之一,如能在术前对出血原因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将对选择治疗的方法和最终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总结了近7年收治的97例脑内出血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7例中男性67例,女性3O例,年龄6~65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人根据临床及CT扫描均确诊为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内出血,血肿量15~105ml。血肿位于额叶9例,顶叶19例,领叶19例,枕叶9例,额顶17例,额领3例,领顶8例,顶枕13例。术前分别根据临床特点、CT扫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或因血肿量大、占位效应明显或已发生脑血而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