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9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男,59岁,发现鼻部肿物1月余于2018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左鼻翼出现花生大小肿物,质中,压之疼痛,瘙痒轻,搔抓后出现糜烂。肿物逐渐蔓延至整个鼻部,疼痛加重,挤压后出现黄白色脓液。当地医院行脓液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挫伤临床疗效。方法:肺挫伤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西医组(28)和中西医结合组(30),西医组按常规给予消肿、抗炎、止痛、止血、防治感染、排除胸腔积液积气以及肺不张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促进复张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于治疗第5、10日分别观察临床表现、胸部CT等情况,以评价疗效。结果:在治疗5日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获得较高的总有效率(P〈0.05),在治疗10后获得较高治愈率(P〈0.05)和总有效率(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挫伤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正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天疱疮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常引起松弛性易破的水疱或大疱,全身皮肤、黏膜可广泛受累。妊娠期患者由于母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且药物治疗会影响胎儿,使得PV的治疗更加困难。现回顾我科1例妊娠合并PV诊治经过并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妊娠32周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外阴及全身皮肤水疱、糜烂伴痛3个月于201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者、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对3组的白细胞散点图特点、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3组的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及1,3-β-D真菌葡聚糖(BD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均在有核红细胞区域出现散点,外周血涂片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同时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单纯HIV感染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血涂片形态未见异常。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组的散点图有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散点上移,血涂片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3组的白细胞分类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ST、ALT、BDG、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外周血形态有异常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出现为特异性提示,且中性粒细胞比例、AST和BDG水平增高,CD4+ T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难治性癫痫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湖北省大悟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肝郁脾虚证患者74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汤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3个月发作频数、每次持续时间、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P-糖蛋白(P-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表-31(QOLIE-31)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3个月发作频数少于治疗前,每次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P-gp及IGF-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况、担心发作、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精神状态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胡疏肝汤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难治性癫痫肝郁脾虚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促进病情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本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院前急救次数以及空车率、呼救原因、现场施救措施以及复苏成功率、备车时间、路程耗时、呼叫-施救间期、院前急救收入和欠费情况。结果:院前急救出诊任务1241次,实际急救1023人,空车返回125次,空车率为10.07%;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的71.85%;其中仅需转运服务占22.09%(226例);现场心肺复苏61例,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8.20%;平均呼叫-施救间期11.2±4.3min;有12.65%的院前急救任务无法收到应得费用约占应得收入的5%。结论:区分一般帮助和紧急医疗救护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急诊医疗资源,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急诊医疗补偿机制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寻常型天疱疮 (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P)皮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方法研究两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性别、年龄、病程、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对天疱疮的凋亡指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但天疱疮的疗前评分高者 ,凋亡指数较高 (P <0 0 1) ;(2 )性别、年龄、病程、疗前评分、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全部分析因素对类天疱的凋亡指数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3 )正常对照 8例表皮细胞凋亡指数均 <0 0 0 5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4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发生部位 :PV ,疱内分离的及疱周围的棘层、基底层细胞 ;BP ,水疱上方及附近的棘层、基底层细胞。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与PV和BP皮损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肝郁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肝郁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患者52例,均分为柴胡疏肝散组和奥美拉唑组(n=26),对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进行观察。结果柴胡疏肝散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奥美拉唑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22);柴胡疏肝散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80.77%,奥美拉唑组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31)。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地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局部的免疫病理损伤及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30例,HIV阴性20例]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局部皮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炎性细胞CD4、CD8的表达。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标记结果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 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皮损按组织病理学表现分为肉芽肿性反应9例、化脓性反应19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22例。9例肉芽肿性反应均见于HIV阴性患者;19例化脓性反应者中HIV阳性10例,HIV阴性9例;22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中HIV阳性20例,HIV阴性2例。健康对照组皮肤CD4、CD8、TNF-α、IFN-γ、IL-2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HIV阳性组皮损中见明显的CD8+细胞浸润(3例 +++、8例 ++、7例 +、12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而其余各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IV阴性组皮损中CD4 (2例 +++、2例 ++、9例 +、9例 -)、IL-2(1例 ++、8例 +、11例 -)、IFN-γ(4例 ++、7例 +、9例 -)、TNF-α(3例 +++、2例 ++、5例 +、10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4、IFN-γ表达在HIV阳性组低于HIV阴性组(P < 0.05)。肉芽肿反应者中CD4、IL-2、IFN-γ表达明显高于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P < 0.05),而化脓性反应与肉芽肿反应、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Th1型细胞免疫在皮损局部抵御马尔尼菲青霉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2岁,因发热40 d,全身丘疹、脓疱疹20 d于2002年3月1日入院.在连续进食猫肉10余日后出现发热,高达40.2℃,呈弛张热,20 d前颜面、四肢、躯干出现绿豆大小的丘疹、脓疱疹,无瘙痒、疼痛,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