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每日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骨盆骨折尿道断裂(PFUD)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46例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后ED患者纳入观察。患者年龄25~51(33.9±7.2)岁,受伤时间3~72(19.6±12.7)个月。所有患者自诉受伤前的性功能正常。患者在未服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情况下进行夜间勃起周径和硬度测量(NPTR)。根据NPTR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夜间勃起异常组和无夜间勃起组。对所有患者给予每晚他达拉非10 mg治疗3个月,采用IIEF-5评分、性生活日记问题2和问题3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8例(82.6%)患者完成检查和治疗,8例失访。NPTR检测证实夜间勃起异常26例(68.4%),无夜间勃起12例(31.6%)。他达拉非治疗3个月后,夜间勃起异常组患者IIEF-5改善明显高于无夜间勃起组(P<0.05),夜间勃起异常组患者对SEP2和SEP3回答"是"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夜间勃起组(76.9%vs41.7%,65.4%vs 25.0%,P<0.05)。结论:每日小剂量他达拉非可有效改善PFUD后ED患者的勃起功能,有夜间勃起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彭靖 《药物与人》2014,(5):103-104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60例患者同时进行传统拉网式检验及分级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三种。结果:分级检验结果与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结果的吻合率较高。结论: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检验吻合率较高,且分级检验耗时短、费用少,更满足广大患者选择。  相似文献   
3.
测定结核分支杆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抗体是国外近年来发展的一项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本次研究对有关产品进行了临床应用评价。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94.9%,具有较高的结核病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上已婚男性ED患病率达54.5%[1].据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约3.22亿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ED[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技术及应用价值. 方法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8例,平均年龄31(20~43)岁,平均梗阻时间4年.术前至少2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正常,睾丸活检证实睾丸生精功能正常.经阴囊探查发现附睾发育异常22例,输精管梗阻18例,附睾体或尾部梗阻58例.对58例附睾体尾部梗阻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1×104个/ml证实为精道复通,随访至配偶怀孕. 结果58例患者术后失访8例.50例随访3~29个月,其中精液中可见精子36例,精f密度(4×104)~(2×108)个/ml,精子活力2%~70%.4例随访12个月仍无精子,建议辅助生殖.10例无精子者继续随访至少12个月.配偶自然受孕14例.术后总体复通率72%(36例),自然受孕率28%(14例),平均受孕时间为6.6(4.0~10.0)个月. 结论显微镜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部分梗阻性无精子患者,可提高复通率.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二大“杀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检测心血管疾病的项目越来越多,心肌梗死“三合一”即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酶谱就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彭靖  单艺  齐志刚  卢洁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351-1355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37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囊变坏死、出血、瘤周水肿、扩散受限、强化程度及脑脊液播散等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位于脑干,7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第三脑室,6例中线部位多发病灶并累及一个或多个脑叶,8例位于脊髓。18例形态较为规则,边界较清楚;1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18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或坏死,6例内部可见出血。3例可见轻度瘤周水肿。12例行DWI检查,3例无明显扩散受限,9例轻度不均匀扩散受限。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9例无强化,15例呈斑点、斑片状轻度强化,9例呈花环状明显强化,4例呈条片状明显强化。8例髓内肿瘤,5例存在脑脊液播散。结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共性特征,肿瘤多位于中线结构,囊变或坏死多见,瘤周水肿少见,增强后多无强化或点片状轻度强化,坏死可见环形强化。这些磁共振征象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3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 8岁。比较激素治疗前后肺部阴影的变化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肺部阴影在 2 5~ 6 0天内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 ,平均为 4 2 .8± 11.5天 ;2例患者肺部阴影逐渐扩大至两肺弥漫性渗出影死亡。激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 16例 (6 9.5 % )患者在应用激素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② 2例(8.7% )患者肺部阴影有所进展 ,3~ 4天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③ 3例 (13.1% )患者在应用激素 3~ 7天时肺部阴影较前无明显变化 ,之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④ 2例 (8.7% )患者病变范围未见明显吸收 ,反而逐渐增大 ,最后呈两肺弥漫性渗出影。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多样 ,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胸片的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的胸片,观测不同时期病变的位置、形态、数量、面积及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首次胸片上,54例中.单侧受累33例,其中5例在随访胸片中转变为双侧受累:双侧受累者21例,以下肺野(64.82%)和肺中带(94.44%)多见。病变形态演变具有3种模式,以斑片状一片絮状局部肺纹理增粗完全吸收模式(64.82%)多见。病变数量演变包含5种模式.以单片型(40.74%)多见。病变面积演变包括单峰型(79.63%)、双峰型(12.96%)和持续恶化型(7.41%)。病变密度演变包含单峰型(57.69%)、双峰型(29.49%)、三峰型(7.69%)和持续恶化型(5.13%)。病程和病变占整个肺野最大比例在病变形态、数量、面积和密度的不同演变类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ARS病人胸片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演变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是一种少见病,2000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