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病毒D亚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建立SEN病毒D亚型(SENV-D)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SENV-D开放读码框1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SENV-D感染的套式PCR方法。对327例无偿献血和职业献血者进行SENV感染的检测,并对部分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检测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人群SENV-D感染率为5.5%,职业献血人群为6.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无偿献血和职业献血人群中存在SENV-D亚型感染;建立的该方法适用于SEN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人源性抗-HBc单链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人源性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直接从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合成全套人抗体可变区引物扩增抗体可变区基因,并将重、轻链可变区基因进行拼接装配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重组于噬菌粒载体叶pHEN1,转化抑制型大肠埃希菌E.coliTG1,以辅助噬菌体援救后,构建成人源性单链噬菌体库。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人源性抗—HBc单链噬菌体库,库容量达10^6。结论 利用RT—PCR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成功构建人源性单链抗体库,并达到建库标准,可进一步从中筛选人源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3.
4.
HBV S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CTL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腺病毒载体介导HBVS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s)能否诱导抗HBV特异性CTL反应。方法制备携带HBV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转染外周血诱导培养的DCs,观察腺病毒转染DCs效率和DCs中HBV抗原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HBV抗原基因修饰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细胞对HepG2 22.1.5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腺病毒载体能够高效介导HBVS基因在DCs中表达,且DC细胞形态完整;HBVS基因修饰DCs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同时能诱导抗HBV特异性CTL反应。结论HBVS基因修饰DCs疫苗具有增强抗HBV特异性CTL效应的能力,可能发展为一种新型抗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内献血人群中一种新的比血传播病毒(SENV)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以SENV ORF1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596份严自3个不同地区无偿和/或有偿献血标本进行SENV DNA(D和H亚型)检测,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在体检合格的献血中,SENVDNA检出率为13.5%-21.0%在抗-HCV,HBsAg,抗-HIV,梅毒抗体阳性和ALT异常升高的献血中,SENV DNA检出率分别为35.0%、14.0%,60.0%、28.6%和31.3%,献血中SENV-D亚型等高于SENV-H亚型,不同地域献血SENV DNA检出率的差异无显性(P>0.05),体检不合格献血(抗-HIV或抗-HCV阳性的SENV-D感染率显高于正常献血人群(P<0.05);6份严自不同个体和不同地域之间的SENV分离株部分基因组核苷酸的变异最高达11.9%,与标准标(AX025838)相比变异高达13.2%,结论:在国内献血人群中存在SENV感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HSP70-HBsAg嵌合基因修饰DC瘤苗对肝癌动物模型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HSP70-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构建HSP70-HBsAg-DC瘤苗后,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瘤体注射三种途径向荷瘤小鼠回输HSP70-HBsAg-DC瘤苗,比较观察HSP70-HBsAg-DC瘤苗对实验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皮下注射HSP70-HBsAg-DC瘤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瘤体内注射、尾静脉注射(P<0.05),HSP70-HBsAg-DC瘤苗组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注射HSP70-HBsAg-DC瘤苗可能是实验性肝癌最佳的免疫途径.HSP70-HBsAg-DC瘤苗对肝癌荷瘤小鼠产生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肝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区小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深圳地区肠道病毒 (EV)的感染流行情况和病毒分型特征 ,我们采用检测EV的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nPCR)方法进行EV感染检测 ,并对临床分离株 5′端非编码区 ( 5′UTR)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采用TRIZOL LSReagent试剂从疑诊EV感染儿童大便、咽拭子和脑脊液中提取EV RNA ,根椐EV 5′UTR保守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 ,引物序列分别为EVP1 60 :5′CAAGCACT(TA)TT(CA)CCCCGG3′,EVP2 50 :5′TACTTGA(GA)CC TAGTA3′,EVP50 0 :5′…  相似文献   
9.
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已知的输血传播疾病有十几种 ,其中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AIDS)、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 /Ⅱ型 (HTLV Ⅰ /Ⅱ )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等。目前 ,大多数国家已规定必须对献血者及血液筛查这 6种病原体。现就目前这几种主要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新进展情况作一概述。一、血清免疫学检测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检测[1] :对献血者HBV感染的检测 ,大多数国家通常只检测HBV表面抗原 (HBsAg)。检测HBsAg方法有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如间接血凝试验(IHO)、乳胶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0.
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快速筛查的效果初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过去,对到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仅进行一般体检,合格即采血,采血后再进行血液常规的初检、复检,结果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淘汰率高达近22%,造成极大的浪费。鉴于我国自然人群乙肝感染率高的实际情况,1997年9月起,笔者对街头流动献血车上无偿献血者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