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状况,为选择更为有效合理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法对317株痰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支杆菌标本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317株结核分支杆菌中,226株(71.29%)对6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91株耐药,总耐药率为28.70%。其中单耐药42株,单耐药率13.25%,多耐药25株,多耐药率7.89%,耐多药24株,耐多药率为7.57%;而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都明显高于初治患者(χ~2=7.347,P0.01)(χ~2=9.132,P0.01)。结论本市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状况较严重(特别是复治组患者),应进一步加强结核病临床治疗的规范用药,控制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2011年5-7月在德国北部暴发一起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e,Escherichia coli,EHEC)O104:H4感染的疫情,该疫情从德国北部起始,很快就席卷整个德国并蔓延至欧洲、北美国家.EHEC O104:H4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又一新发传染病,其致病性强,传播速度快,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迄今中国尚无此病的报道,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并充分防范已成共识.据此,该文就EHEC的病原学、快速检测法、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北纬55°~南纬40°之间。地理区域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1]。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并在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鼠疫风险评估工作。随着数理统计同流行病学的紧密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鼠疫风险评估工作将实现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Cyclin D1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组629例,口腔正常黏膜组227例;meta分析结果: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9%,OR值及95% CI为20.51[12.50,33.66],P<0.000 01;Cyclin D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P<0.000 01)、临床分期T(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的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6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90d随访,应用SPSS 13.0软件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A后90 d内有柏例(24.7%)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病后30d内脑梗死风险较大.发作持续时间(RR=17.172,P<0.01)、高纤维蛋白原血症(RR=3.071,P<0.01)、血糖异常(RR=2.651,P<0.01)和高血压(RR=3.356,P<0.01)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作持续时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述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举措及影响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部分鼠疫疫源地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采集剑川、梁河两县鼠类盲肠,对其进行培养,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化鉴定确定菌株并作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915份标本中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株,总检出率为3.83%,分离株包含1株致病株、34株非致病株。3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部为生物1A型,1株致病株为1A/O:9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为(ail+、ystA-、ystB-、yadA-、virF-、rbfc-),非致病株血清为O:5、O:8及未分型,毒力基因为(ail-、ystA-、ystB+、yadA-、virF-、rbfc-)。 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鼠间流行,分离菌株血清型别较为多样,分离到的致病株缺乏典型毒力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尚未发现鼠间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神经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2年10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试验组采取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护生对教学满意度。结果 使用BOPPPS教学方法带教后,试验组理论成绩为(87.57±5.00)分,操作成绩为(92.40±1.6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各个条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提升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进行传染病风险评估成为当今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研究的热点。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探寻有效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将有助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