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经过BLAST比对。BioEdit 7.2软件观察序列峰图。MEGA X软件对齐序列,分析碱基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NJ法)。DNAsp 6.12软件分析位点多态性,单倍型及其多样性,进行错配分布分析。Arlequin 3.5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进行中性检验。DAMBE 7.2软件分析序列的系统发育信号。 PopART 1.7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Median joining法)。结果 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共获得642条序列,其长度为603 bp。A碱基加T碱基平均含量是67.5%,符合线粒体DNA的AT偏向性。单倍型分析共检出4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为优势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广州市部分种群不符合中性理论,但大部分种群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错配分布却表明仅有少部分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Mantel检验表明15个白纹伊蚊种群不存在地理隔离现象。种群遗传分化显示各种群间交流较频繁,且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差异更多来自于个体间。结论 广州市的白纹伊蚊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遗传分化小,遗传多样性偏低。这可能使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具有相似的媒介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目的 研究蚊龄对安徽淮南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方法 在安徽省淮南市现场采集中华按蚊幼虫, 饲养羽化, 分别在雌蚊羽化后1、 3、 6、 9、 12、 15 d和20 d时, 测定其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 并以实验室敏感蚊作为对照组, 比较二者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结果 结果 随蚊龄增长, 安徽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曲线均呈不对称倒U形变化。1 d龄时, 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较低; 其后迅速增加, 至3~9 d时达到顶峰, 进入平台期; 随后, 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均逐渐降低。3~12 d龄蚊虫P450单加氧酶活性高于敏感蚊, 15 d与20 d龄蚊虫与敏感蚊类似, 1 d龄蚊虫则低于敏感蚊。 结论 结论 蚊龄是蚊虫抗性和酶活性检测的混杂因素。P450单加氧酶活性增强可能是当地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蚊龄不一致的现场蚊作为测试对象可能会低估其抗性水平, 误导杀虫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
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
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SP 5.0软件确定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应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种群的遗传距离及遗传分
化系数;通过IBDWS在线软件来明确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使用PHYLIP 3.6软件构建种群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六个中华按蚊种群共123个雌蚊个体的PCR产物成功扩增和测序。PCR扩增中华按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大小为814 bp,平
均A+T含量(71.2%)>平均G+C含量(28.8%)。线粒体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等级分析
表明中华按蚊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聚类进化树结果显示:
中华按蚊种群发展经历扩张状态,而云南种群相对其他种群较独立,在系统树中为孤立一支。结论线粒体COI基因可以作为
研究中华按蚊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志。云南种群遗传发育较其他地理种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