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含液泡蛋白质分选因子4B(VPS4B)基因定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用RT-PCR法从HuH-7细胞中扩增VPS4B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载体pXF3H上.采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K180Q和E235Q两种突变质粒,经DNA测序确证定点突变的结果,再将VPS4B及两种突变载体转染HepG2细胞,w...  相似文献   
2.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28例,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 结果 多对HBV型特异性引物法可快速准确鉴定HBV的基因型。190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40例(73.7%),C基因型42例(22.1%),BC混合型8例(4.2%),未发现A、D和E基因型;B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中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7.5%和89.3%,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的67.3%;B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53.1±306.7)U/L高于C基因型患者的(154.1±19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BsAg携带者外的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50.5%(53/105)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18.5%(5/27),P<0.01。 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分型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北地区存在HBV的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肝癌中的比例较高,基因型的分布可能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免疫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病毒持续性感染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有研究显示HBeAg阳性患者血清高水平的IL-10和IL-12与早期自发的HBeAg血清转换相关[1],也有研究结果显示IL-10与病毒感染的持续与清除相关[2]。IL-10在  相似文献   
4.
特异性CTL胞毒作用与HLA型别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特异性CTL胞毒作用与靶细胞的HLA型别关系。方法:本实验以特定HLA型别,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EBV-LCL)与同种异体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激活同种抗原特异性细胞性T细胞(CTL),观察其对携带不同HLA型别的EBV-LCL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用EBV-LCL1致敏的效应细胞1对EBV-LCL2的杀伤效应比对EBV-LCL3强,用EBV-LCL2致敏的效应细胞2对EBV-LCL1的杀伤效应比对EBV-LCL3强,用EBV-LCL3致敏的效应细胞3对EBV-LCL1,2几乎无杀伤效应。结论:特异性CTL对不同HLA型别的靶细胞的胞毒作用存在差异,这不仅仅与HLA型别关联,而可能取决于抗原肽与MHC所组成的抗原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1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载脂蛋白质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APOBEC3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鸭乙型肝炎炎病毒(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POBEC3G,将产物克隆到pXF3H载体的EcoR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以ayw亚型HBV全长质粒构建具有复制能力的1.3倍HBV质粒(pHBV1.3)。不同剂量的APOBEC3G真核表达质粒与pHBV1.3共转染HepG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水平,Southernblot和Northernblot分析HBV核衣壳相关DNA和RNA的水平变化。不同剂量APOBEC3G真核表达质粒与头尾相接的2倍DHBV质粒共转染LMH鸡肝癌细胞,Southernblot分析DHBV核衣壳相关DNA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APOBEC3G真核表达质粒和具有复制能力的1.3倍HBV质粒。APOBEC3G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分泌,转染细胞内HBV核衣壳相关RNA表达水平下降,而对核心蛋白质的表达没有影响;APOBEC3G对转染细胞内HBV和DHBV核衣壳相关DNA水平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效应。结论APOBEC3G对HBV和DHB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间的移植因供、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不同将发生移植排斥反应 ,主要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其中急性排斥反应中所涉及到的直接识别机制一直是移植免疫学基础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直接识别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与其受体结合,使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质分子磷酸化,进而激活转录并产生各种抗病毒蛋白。α/β干扰素共用Ⅰ型受体,该受体有α、β两个亚单位,分别称为IFNAR1和IFNAR2。本研究构建抑制α/β干扰素受体α亚基表达的pSUPER—H1 RNAi系统,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膜上有EB病毒 (EBV)受体 ,在体外可被EBV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CL) ,LCL具有永生性 ,能在体外长期传代生长 ,且能保持较稳定的遗传学性状。因而LCL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的许多领域 ,如进行基因组遗传物质结构的分析 ,某些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检测等。目前建立LCL的方法主要有环孢霉素A法、微量全血法及冻存全血法。但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因具有操作简单 ,所需标本量少的优点 ,而被广泛采用。我们就影响微量全血法转化效果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实验中共收集血标本 78份 ,其中正常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FN-α对HuH7细胞固有免疫分子APOBEC3G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HuH7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0 U/ml、100U/ml、400U/ml、800U/ml and 1200U/ml)刺激,10h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HuH7细胞内APOBEC3G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分析APOBEC3G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别构建不同长度的含有IRF-E(IFN regulatory factor element)位点的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序列报告质粒、不含IRF-E和IRF-E位点突变的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报告基因分析IFN-α刺激后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IPF-E位点对APOBEC3G表达的影响。结果IFN-α上调HuH7细胞APOBEC3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的效应。序列分析发现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的-298~-283和-57~-47位碱基分别存在IRF-E和ISRE(IFN stimulated re- sponse element)序列。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使含有IRF-E序列的APOBEC3G启动子报告质粒的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增加6~8倍,而不含IRF-E序列和IRF-E位点突变的报告质粒的虫荧光素酶活性在干扰素刺激后几乎没有变化。结论IFN-α可通过IRF-E位点上调APOBEC3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