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难治疾病,其发生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失眠对心理、生理的双重紊乱过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疏理,研究发现西药难以治愈失眠,并有明显的副作用及产生依赖的缺点。而非药物治疗呈现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发现非药物治疗仅仅注重通过外在的手段治疗失眠,而忽视人体固有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对传统医学的挖掘中,发现混元桩疗法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并利用现代医学理论过度觉醒机制,对混元桩治疗失眠的机理作粗浅的探究分析,旨在推广这种简便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苦参类中药制剂治疗银屑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7年前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以及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State14.0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5篇RCTs文献,累计1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1)联用苦参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OR=3.73,95%CI=2.81~4.95,P0.05)。(2)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联用苦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58,95%CI=0.39~0.85,P0.05)。结论联用苦参类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核周因子和抗角蛋白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大样本研究:①进一步了解证实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探讨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②了解APF、AKA在非RA风湿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APF、AKA在非RA风湿性疾病中阳性观察的意义,这些患者是否有关节损害等。方法 选取1999年4月至200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903例,RA组75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150例。APF以人颊黏膜细胞为抗原底物,AKA以Wistar大鼠食管中段切片为抗原底物,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①在血清1:20稀释时APF对诊断RA的敏感性39.46%、特异性96.41%(全部患者)、94.72%(剔除SpA)。②以点片状加板层状为阳性判断标准,AKA对诊断RA的敏感性25.44%、特异性95.96%(全部患者)、93.82%(剔除SpA)。③与小样本比较敏感性下降,特异性提高,APF、AKA特异性明显高于类风湿因子(RF)。④APF、AKA、RF3种抗体联合检测时,1种以上任何抗体出现对RA诊断敏感性69.83%,2种以上抗体同时出现特异性98.19%,3种抗体同时出现特异性99.86%接近100%。⑤APF、AKA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这两种自身抗体在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中很少出现。⑥其他风湿性疾病(不包括重叠综合征),AKA与腕关节、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受累相关,AKA、APF与各关节受累未发现相关。结论 临床常规大样本检测证实:①APF、AKA对RA高度特异。②APF、AKA、RF联合检测,可互为补充,可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种类越多,特异性越强,对RA诊断价值更高。③非RA风湿性疾病,AKA与腕关节、MCP、PIP受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门诊收治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难治性D-IBS患者60例和其他功能性肠病(FBD)患者65例,使用肠易激综合征生存质量量表汉化版(Chl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建立患者的资料档案,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 D-IBS 患者 ChIBS-QOL8个维度和总条目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食限制为最低得分为(53.21±33.58)分,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 R =0.37,方差分析 F =19.93(P <0.01),回归模型有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精神心理因素和文化程度。因此,精神心理因素与文化程度是影响 D-IBS 患者生存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结论难治性 D-IBS 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文化程度对其生存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皮酚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皮酚在血浆、组织中含量。结果小鼠一次性灌胃丹皮酚(65mg·kg^-1)后。体内药动学呈单室模型,其主要分布在肝,其次是脾、小肠上端、肾、结肠、心、肺。结论本研究为设计丹皮酚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仪联合酸冰刺激疗法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酸冰刺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吞咽筛查量表(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和营养状况[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AT-1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TC、ALB、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NMES联合酸冰刺激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增加患者营养物质摄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据纳入指标及排除指标纳入文献,根据Jadad评分及偏倚分析对文献进行评价,运用Revman5.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体温及CRP调节具有特异质,进行随机效应模型评价,结果分别为-1.4及-0.4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氢化可的松、甲泼尼松龙及地塞米松对体温的调节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氢化可的松效果最好;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对体温和CRP的调节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拼接软件在负重位全下肢及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日本岛津公司的D-Vison Plus设备系统和具有拼接功能的后处理工作站(E-PACS 2000),60例患者在负重立位下分次进行全下肢正位(双侧髋关节至踝关节,30例)和全脊柱(C3至S1,30例)摄影,然后进行图像拼接和影像质量对比评价。结果:60例全下肢和全脊柱影像全部成功拼接,拼接前后甲片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51>0.05)。拼接后的影像诸骨结构、下肢力线以及脊柱侧弯的cobb角测量点均能清晰显示,密度也基本一致。结论:应用拼接软件对负重位下分段拍摄及全下肢和全脊柱影像进行后处理,使全下肢和全脊柱能同时在一张照片上完整无缝地呈现,更有利于外科医生对脊柱和下肢的整体观察与计算测量,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W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以中青年发病为主,也有老、少病例;②以上呼吸道、肺、肾等侵犯为主(12/15,11/15,10/15);③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体征,极易误诊或漏诊;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自身抗体(ANCA)检查,阳性率100%;⑤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结论WG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可致多脏器、组织损害,尤以上呼吸道、肺、肾多见。多部位、反复活检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当怀疑本病时,早期实验室检查,如ANCA系列,可作为必要的筛选指标,在某些情况下(当条件局限,不能做活检时)可有助于诊断WG,以达到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赵春阳  周英 《广东医学》2012,33(15):2351-2353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大量研究证实,精神疾病的预后与患者是否得到及时、系统的精神卫生服务有密切联系.但根据有关方面调查,精神疾病患者的高未治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提出降低精神疾病的"未治率"[2].因此,了解我国精神病患者求医现状及影响患者就医专科医院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今后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