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中国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估计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析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及家族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行穿刺并证实为前列腺癌的598例患者的一级亲属前列腺癌家族史。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前列腺癌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病例组选择年龄56~79岁的495例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穿刺且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匹配条件为年龄、民族(汉)和居住地相同。通过比较两组发病年龄、BMI、确诊时的PSA中位数、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D’Amico危险因素分级和首要治疗方式,来探究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结果:年龄56~79岁且具有前列腺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RR=3.0,P=0.010)。598例在我院穿刺并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25例(4.2%)是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分级属低或中度危险分级的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其首要治疗方式(P<0.05)。结论:在中国,家族性前列腺癌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前列腺癌家族史显著增加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家族性与散发性前列腺癌之间并无显著的临床及病理学差异,但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首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53±8.97)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4例。9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切除术患者术前PSA 27.1~153ng/mL,平均(79.37±57.52)ng/mL;术后1月PSA0.13~2.86ng/mL,平均(0.83±1.01)ng/mL;Nadir PSA 0.002~1.33ng/mL,平均(0.37±0.45)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8~23月,平均(17.23±5.28)月;7例经12~42月出现去势抵抗,平均为(26.43±9.55)月;发生转移5例;9例患者中2例失访,3例死于晚期前列腺癌,4例存活;随访时间平均(60.86±22.11)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SA 11.47~128ng/mL,平均(43.40±43.13)ng/mL;术后1月PSA 0.072~0.36ng/mL,平均(0.17±0.11)ng/mL;Nadir PSA 0.008~0.22ng/mL,平均(0.11±0.07)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24~42月,平均(33.17±7.28)月;5例经12~60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平均为(35.20±17.43)月,复发后1例予康士得及诺雷德治疗,4例予氟他胺治疗,目前生存状况尚可;发生转移3例;6例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平均(53.00±28.04)月。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殊组织学亚型的高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3月采用HoLEP治疗的1 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对可能引起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oLEP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68例(5.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因素,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药物治疗、术前急性尿潴留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术后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无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40min是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其他治疗BPH的手术操作比较,HoLEP在术后会引起一定比例的压力性尿失禁。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手术时间增加是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手术中应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以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3年7月-2006年6月116例具有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高危因素患者被随机分为庆大霉素组(GP)和对照组(CP),GP组在术中使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术后随访2周,期间出现临床感染征象者考虑为术后感染。结果116例患者最终有109例完成手术,其中GP组58例,CP组51例。在所有完成手术患者中,13例临床诊断为术后感染(占11.9%),其中GP组3例(3/58,5.2%),CP组10例(10/51,19.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2,P=0.0209)。13例诊断为术后感染的患者中有8例分离到病原菌,1例为血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2例(占15.4%),革兰阴性菌5例(占38.5%),1例为白念珠菌(占7.7%),另5例细菌培养阴性(占38.5%)。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发生血流感染概率较低。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后,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9年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2009年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包括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肺癌、胃癌、肾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令人瞩目的进展.此外,有关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数项肿瘤治疗新标准的提出同样令人关注.通过重新检视常规的肿瘤筛查、检测和预防策略,发现了存在于其中的局限.大样本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解答了乳腺癌领域的一些争论.总之,2009年的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值得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增长迅速[1]。在我国,约20%~35%的初诊患者处于高危局部进展期,即便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仍易出现肿瘤复发,尤其对于极高危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术后3年内生化复发率可达到50%[2]。因此,根治性治疗联合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成为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探索方向。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补充,主要包括术区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下碎石术(mini-P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超声引导下行mini-PNL术共896例,其中肾鹿角形结石396例,肾盂结石350例,输尿管上端结石143例,移植肾结石7例.结果:896例患者中146例(16.3%)术前超声评估患肾积水较轻,而穿刺前输尿管插管,注生理盐水形成人工肾积水便于穿刺.872例(97.3%)患者1次穿刺成功,其余24例(2.7%)于一周后经第2次穿刺,22例成功,2例改行X线定位穿刺成功;碎石术中B超发现345例(38.5%)存在>5 mm结石,在超声引导下定位并粉碎.术后每两周超声随访,1个月后,896例患者中823例(91.8%)结石完全清除,73例(8.2%)有残余小结石.并发症包括发热111例(12.3%),其中8例高热伴发菌血症败血症;出血138例(15.4%),其中2例发生下腔静脉损伤,但无严重出血发生;胸腔积液3例(0.3%);无腹腔内脏器损伤发生.结论:超声能对拟行mini-PNL术的病例作出准确判断,指导术前准备;术中超声引导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效避免血管及脏器损伤,避免大结石残留;术后可正确评估手术疗效.超声引导mini-PNL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膀胱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根据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肾病协会IC诊断标准确诊女性IC患者35例,感染性膀胱炎(UI)患者20例,肾囊肿患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IC患者平均年龄47(31~65)岁.主诉下腹酸胀/疼痛和夜尿次数多,伴有尿频尿急;已生育30例.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IC症状及问题评分表(O'Leary-Sant评分表)、钾离子敏感试验(PST)和麻醉状态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获取3组患者膀胱组织和尿液样本,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MCP-1在I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RT-PCR技术测定3组膀胱组织中MCP-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组尿液标本中MCP-1水平. 结果 IC、UI、对照组尿液标本中MCP-1浓度分别为(74.1±36.9)、(280.6±68.9)、(10.8±6.9)pg/ml;膀胱组织中MCP-1相对定量值分别为76.2±24.0、99.5±30.1、36.1±14.1.lC组和UI组中组织/尿液中MCP-1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4.9±1.8)分,与MCP-1升高水平呈正相关(r=0.686). 结论 IC患者膀胱组织和尿液中MCP-1表达升高,可能成为IC诊断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并发上尿路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并发上尿路梗阻的病理基础。探讨处理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6例输尿管腔内操作致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并发上尿路梗阻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输尿管损伤后均曾成功留置D-J管4~6周。就诊时平均术后时间9.8个月(3~18个月)。通过磁共振水成像(MRU)评价输尿管梗阻累及部位、梗阻段长度及输尿管瘢痕组织厚度。以STORZF7.9。输尿管镜检查患侧输尿管。对于患侧输尿管管腔通畅者行开放输尿管梗阻段切除术,并对该段输尿管行病理检查。对于输尿管镜证实受累输尿管存在机械性梗阻,狭窄段长度〈2cm的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输尿管内切开术。所有患者术后留置D-J管6周。术后6个月以静脉尿路造影(IVu)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在4例患者中,STORZF7.9。输尿管硬镜成功进镜至肾盂,未发现患侧输尿管机械性梗阻。予切除瘢痕增生段输尿管,病理检查提示输尿管全层增厚伴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平滑肌细胞排列杂乱,但黏膜层尿路上皮完整且无明显增生。另12例患者经输尿管硬镜检查证实机械性梗阻存在,行钬激光输尿管内切开术。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4例行开放手术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再狭窄。12例行输尿管钬激光内切开患者中3例上尿路梗阻复发。行狭窄段切除,6个月后随访见上尿路积水消失。结论:在部分输尿管损伤后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其输尿管管腔通畅,动力性梗阻可能占主导地位。对于这些患者外科手术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可能是最佳选择。输尿管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适用于狭窄段较短(〈2cm)且不伴严重输尿管增厚的患者,但远期复发率较高。尿外渗是加重输尿管损伤后纤维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合并严重尿外渗的患者中,经皮肾穿刺(PCN)引流可能减轻局部纤维瘢痕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40例术前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评价CT平扫及增强后三期扫描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强化模式、强化程度、是否伴有钙化等。结果肿瘤最大径1.6~7.9(3.48±1.68)cm;38例表现为实性占位,2例表现为囊实性占位(BosniakⅣ型);1例肿瘤伴有钙化;就强化程度而言,13例表现为轻度强化,18例表现为中度强化,9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就强化模式而言,28例表现为延迟强化,12例表现为非延迟强化;10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0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CT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特殊征象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