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M1组)和模型Ⅱ组(M2组)高脂饲料喂养;异甘草酸镁治疗组(T1组)和饮食治疗组(T2组)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其中T2组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120 mg.kg-1.d-1尾静脉注射。12周末处死N和M1组大鼠;16周末处死M2、T1和T2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肝功能(血清AST、ALT)、脂代谢(血清TC、TG、HDL、LDL-C)及脂质过氧化(肝匀浆MDA、SOD、GSH)指标。结果 12周末M1组大鼠出现NASH,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TC、TG、LDL-C、MDA明显升高,HDL、SOD和GSH明显降低(P〈0.05);16周末,M2组大鼠NASH程度进一步加重,并出现AST和ALT的明显升高(P〈0.05)。和M1、M2组相比,T1组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脂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各项指标均改善(P〈0.05);而T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减轻NASH大鼠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对NASH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ET(bcr-abl+ET)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bcr-abl+ ET具有女性多见、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大、外周血白细胞大多<40 ×109/L、嗜碱粒细胞常不增多,幼稚粒细胞少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以粒系和巨核系两系或单系巨核系增生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正常或增高等特点。结论 bcr-abl+ ET有别于经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ET,可能是ET的一种新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CF)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1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联合方案化疗,OXA 7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CF 1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5-Fu37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结果:31例晚期胃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为48.4%。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感觉异常,骨髓抑制。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周剂量多西紫杉醇(TAX)联合奥沙利铂(OXA)、亚叶酸钙(CF)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联合化疗方案, TAX 40 mg/m2静滴1h,第1,8天; OXA 65mg/m2,静滴,第1,8天,CF100 mg静滴, 第1-5天; 5-FU 375mg/m2,静滴,第1-5天.结果:34例晚期胃癌患者中,CR 2例,PR 20例,有效率为64.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外周神经感觉异常.结论: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NKG2D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在白血病免疫中具有一定作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NKG2D配体有利于NK细胞、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等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但是白血病细胞自身又能通过一系列的机制逃逸免疫监视.本文就NKG2D受体配体系统在白血病免疫监视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MHC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MIC)属于非经典MHC Ⅰ类基因,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恶变时表达上调,被认为是一种肿瘤相关性抗原[1].NKG2D是MIC的受体,可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IC与NKG2D结合能直接启动N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作为协同刺激分子扩大CTL的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B(MICA/B)及膜型MIC分子(mMI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半定量RT-PCR检测K562细胞(MICA/B阳性细胞株)、10名健康人、69例AL患者骨髓MNC中MICA/B mRNA的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NC膜表面mMIC的表达,分析MIC基因及mMI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差异,并以染色体核型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间接分析mMIC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健康人骨髓MNC中未检测到MIC基因和mMIC的表达,AL患者中MICA基因阳性率49.28 %,MICB基因阳性率42.03 %,mMIC阳性率34.78 %。AML组MICA基因阳性率60.00 %,MICB基因阳性率53.33 %,mMIC阳性率44.44 %;而ALL组MICA基因阳性率29.17 %,MICB基因阳性率20.83 %,mMIC阳性率16.67 %。AML组MIC基因及mMIC的表达均高于ALL组(P<0.05)。mMIC(+)和mMIC(-)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IC(+)患者预后相对好于mMIC(-)患者。结论 MIC基因及mMIC在AL中表达上调和AL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MIC基因及mMIC在AML表达增高,而在ALL表达低下或缺乏,可能是ALL细胞更容易免疫逃避NK和CTL细胞杀伤的一个机制。以染色体核型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mMIC(+)患者预后好于mMIC(-)患者,MIC可作为白血病预后相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21天为一周期,连用2~4个周期。结果CR 1例,PR 11例,SD 13例,PD 11例,缓解期4~14个月,中位缓解期9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Ⅲ~Ⅳ度下降为16.7%。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