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Felix  RCM  Correa  PL  de  Azevedo  JC  程希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08-809
成功的抗血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已大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但存活者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作为核医学检测方法之一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在检测存活心肌方面的应用十分引人注意。巴西学者报道了本国应用18F-FDG叠合线路显像PET检测存活心肌后对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该实验从2003年9月~2004年11月共选择了31例病人进行18F-FDG叠合显像PET技术检查病人的存活心肌情况和随访,并在PET前后对医生进行选择治疗方案的问卷调查。病人入选标准: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促红素组、锌原卟啉组、促红素 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其余4组缺血再灌注心肌中MCP-1、HO-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NA表达增多(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促红素预处理能明显上调HO-1 mRNA表达,并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MCP-1 mRNA表达(P均<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使用锌原卟啉后,促红素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P>0.05);与促红素组比较,锌原卟啉组和促红素 锌原卟啉组大鼠心肌中HO-1mRNA表达均降低,MCP-1 mRNA表达均增高(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促红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HO-1表达并降低MCP-1表达,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取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级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 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4例NSTEMI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关联分析Cys-C水平与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第10和30 d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饮酒史和治疗方式与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变化相关(P均0.05),无饮酒史和选择介入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更高。结论血清Cys-C水平在NSTEMI发生时异常升高,经治疗后短期内继续升高,其变化受到饮酒史和治疗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而临床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近年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出现并呈动态变化,抑制其出现和发展会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的表现和预后.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进行干预可能成为未来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检测脑钠肽(BNP)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呼吸困难患者75例(心衰组56例、非心衰组19例)血浆BNP,心脏超声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患者[(689±66):(45±7)];以105ng/L为正常参考值,BNP诊断心衰的敏感性为92.8%(52/56),特异性94.74%(18/19),排除心衰的预测价值93.3%(70/75);心衰患者BNP水平与LVEF负相关(r=-0.60,P<0.01)。结论荧光免疫法即时检测BNP诊断心衰敏感且特异,可作为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和诺欣妥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诺欣妥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肾功能、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诺欣妥组总有效率优于培哚普利组(P<0.05);诺欣妥组心功能标志物水平低于培哚普利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培哚普利组,肾功能指标优于培哚普利组(P<0.05);诺欣妥组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心衰疗效理想,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接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4%)较对照组(80.6%)明显降低(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推测认为心肌内注射单核骨髓细胞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可提高心肌梗死区组织的存活力或功能,德国学者通过实验测试了该假说。实验包括7例心肌梗死后择期CABG的病人[年龄(60±10)岁]。在胸骨切开术之前,通过胸骨穿刺采集骨髓,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骨髓细胞并悬浮于2 ml的Hank′s缓冲溶液中。手术最后分别将单核骨髓细胞注入到梗死的中心区和边缘区,共10例部位,每例部位0.2 ml。对所有受试病人均在术前6 d内和术后3月分别采用心电图-门控99mTc-tetrofosmin心肌断层显像(gated 99mTc-tetrofosmin myocardial single-photon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获取 APOE 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关系的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ε2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5;阿托伐他汀组 P <0.01)和ε4等位基因(冠心病组 P =0.01;阿托伐他汀组 P =0.01)。ε2等位基因总胆固醇(TC)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1)和ε4等位基因(高脂血症组 P <0.01;冠心病组 P =0.02;阿托伐他汀组 P <0.01)。ε3ε3基因型甘油三酯(TG)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4等位基因(总体 P <0.01;高脂血症组 P =0.03;辛伐他汀组 P =0.03)。ε2等位基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2)。结论 APOE 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关,ε2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