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患者减重术后2月余,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会诊考虑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B12治疗5日未改善,仍靠轮椅活动,药师建议增大用药剂量,获医师采纳。治疗25日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出院时可辅助独立行走。患者1年后可完全独立行走,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袖状胃手术(LSG)治疗重度肥胖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LSG治疗的42例重度肥胖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额外体质量下降百分比、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及肝脏CT值的情况,并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2个月的嗜睡、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袖状胃手术,术后2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术后呕吐,3例残胃水肿行短期全肠外营养,未发生Clavien-Dindo III类及以上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EW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和BMI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的EWL%均低于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6、12个月的TG低于术前,术后第6、12个月患者肝脏CT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的Epworth、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G手术可以有效治疗重度肥胖症及其诱发的多种合并症,并发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减重代谢外科就诊并接受LSG治疗的30例肥胖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LSG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体质量参数、血清检验结果和粪便菌群测序等指标。计算LSG治疗前后患者肝脏脂肪(FLI)指数和FIB-4评分,评估手术后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改善情况。结果 LSG术后患者身体质量参数、FLI及FIB-4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术后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较术前增加,其中梭杆菌的比例增加,厚壁菌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水平较术前降低,白介素-4(IL-4)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与菌群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梭杆菌与TNF-a,IL-1β呈负相关(r=-0.203、-0.329,P<0.05),厚壁菌与TNF-a,IL-1β呈正相关(r=0.315、0.459,P<0.05)。术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a、IL-1β分别与FLI、FIB-4评分呈正相关(r=0.391、0.435、0.402、0.373,P<0.05),IL-4与FLI、FIB-4评分呈负相关(r=-0.523、-0.410,P<0.05)。术后相关性分析提示同样结果。结论 LSG可改善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分布,降低FLI和FIB-4评分进而缓解了肥胖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IL-1β、IL-4和TNF-a可能在肠-肝轴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通过腹腔镜辅助下与传统开腹施行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107例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2例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1、2、3、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82.7±43.6)min长于开腹组的(217.6±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27%)与开腹组(21.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1、2、3、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比开腹手术耗时长,但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3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双镜联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50 mL,平均恢复半流饮食时间3 d,平均住院时间9 d。出现1例为吻合口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均无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癌肿者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5月10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仅3例(2.8%),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99例(91.6%).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IST恶性程度风险分级标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GIST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肥胖患者行减重手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57例肥胖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18岁≤年龄<65岁)。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1、3、6月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合并症等指标。 结果共纳入57例肥胖患者,其中老年组17例,非老年组40例。两组患者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体重、BMI、FPG、2hPG、HbA1c、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术后1、3、6月体重、BMI、FPG、2hPG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减重手术可能是65岁以上老年肥胖患者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将为减重手术年龄限制问题带来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ScanWalk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培养出细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阴性菌82株,酵母菌3株。前3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0株(76.09%)、肺炎克雷伯菌5株(5.43%)、铜绿假单胞菌4株(4.3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 腹腔引流液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状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109例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10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仅3例(2.8%),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99例(90.8%)。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IST恶性程度风险分级标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风险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有关(P〈0.05)。结论:GIST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生  刘弋  曹先东 《山东医药》2008,48(33):67-68
对28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现PETs以胰岛素瘤、胰多肽瘤最常见,肿瘤大小与症状轻重无关;胰岛素瘤体积较小,术前定位诊断较难;胰多肽瘤无特定性症状,术前定性诊断较难。本组胰岛素瘤18例,均为良性,其中15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胃泌素瘤1例为恶性,行胰尾联合全胃切除术;胰高血糖素瘤2例均为恶性,术中发现肝转移,1例行胰体尾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1例行姑息性切除;胰多肽瘤7例,4例行肿瘤切除术,3例伴肝转移者中,1例行胰体尾姑息性切除术,2例无法切除。认为PETs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手术切除是PETs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