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anginex是利用碱性折叠原理和掺入来自PF-4、IL-8和BP1β-片层域短序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一种新的小分子肽。体内和体外研究证明anginex通过诱导激活的内皮细胞(EC)凋亡,具有较强的抑制EC增殖、移行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并有与化疗协同和放疗增敏作用。因此,它是一个有可能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的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治疗经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对88例经含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使用多柔比星40mg/m2静脉冲人,第1天;国产(试验组)或进口(对照组)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试验中不预防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疗效及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卡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 88例人组受试者中,81例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CR患者,试验组PR、NC和PD患者分别为7、26和8例,对照组分别为3、26和1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7.1%和7.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5%和72.5%.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均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及消化道反应等,未见水纳潴留,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可用于含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NSCLC的治疗,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靶向抗VEGFR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与相应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以它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洛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33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洛铂(LBP)组成NL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从2004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NVB加LB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3例,LBP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3小时;NVB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分钟,21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33例共完成105个周期,中位3周期(2~4周期),均可评价疗效。获CR1例,PR13例,SD11例,PD8例,RR为42·4%,肿瘤控制率DCR(CR PR SD)为75·8%,中位缓解期为4个月(1~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7·6%,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9·1%;非血液学毒性轻微,可以耐受。结论:洛铂联合长春瑞滨组成NL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及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在加强支持治疗(应用造血因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作为二线治疗或解救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Multidrug resistance(MDR)is one of the importantfactors,limiting the chemotherapeutic efficacy[l].Thereare various resistance related-proteins overexpression inthe tissue of breast carcinoma[2].MDR phenotype isassociated with overexpression of mdr-1gene andP-glycoprotein,encoding product of mdr-1,which is oneof the major mechanisms of MDR in breast carcinoma[3].We have had partl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chanismof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P-gp expression bystudying the mdr-1gene,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砷酸(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有效率。方法:23例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mg/m2,第1-5天,As2O310mg/d,第1-14天。21天为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65.22%。肿瘤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1年生存率39.13%。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结论:亚砷酸联合GDP方案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因对总生存时间的提高仅0.4个月,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课题组前期成功合成了可阻断MDM2/MDMX-p3的抑制蛋白,本研究拟通过联合该抑制蛋白探讨提高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的抗肿瘤活性的可行性。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Matrigl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了解联合双靶点抑制蛋白对比厄洛替尼单药对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Wesem-Hoting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联合用药的抗肿瘤增效机制。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双靶点抑制蛋白联合厄洛替尼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联合双靶点抑制蛋白可上调p53表达,下调MDM2、MDMX和EGFR表达,从而促进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细胞侵袭转移;体内研究显示双靶点抑制蛋白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各组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厄洛替尼 2.47%、MDM2/MDMX-p53 抑制蛋白组28.41%、联合治疗组5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 MDM2/MDMX-p53双靶点抑制蛋白可增加厄洛替尼的体内、体外抗胰腺癌活性,有望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靶向VEGF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基础。目前,研究表明VEGF及其家族成员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活性和其下游信号传递可取得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表明VEGF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化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于LinkDoc数据库纳入2012年至2018年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等10家研究中心且确诊为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胰腺癌的患者923例,试验组采用化疗联合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两组的基线信息,比较两组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事件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7.5个月和6.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3.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88.7%vs 92.1%),试验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64.1%vs 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生存获益趋势,无肝转移患者是潜在的优势人群,该结论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MDM2/MDMX双靶点抑制蛋白在p53突变型乳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明确MDM2/MDMX抑制蛋白对mt-p53乳腺癌的抗肿瘤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DM2、MDMX、p53、p21、PUMA和bax蛋白在mt-p53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抑制蛋白抗mt-p53乳腺癌的可能机制。结果:MDM2/MDMX抑制蛋白抑制mt-p53乳腺癌细胞24 h、48 h细胞增殖显著优于Nutlin-3α(P均<0.05)。MDM2/MDMX抑制蛋白干预mt-p53乳腺癌细胞株24 h和48 h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Nutlin-3α(P<0.05)。抑制蛋白诱导mt-p53乳腺癌细胞24 h和48 h凋亡比例为(15.97±1.48)%和(17.80±2.21)%(MDA-MB-231细胞);(11.09±2.45)%和(10.44±2.90)%(BT-474细胞)。mt-p53乳腺癌细胞中,抑制蛋白干预组MDM2和MDM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53蛋白则未见明显变化;PUMA、p21和bax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结论:MDM2/MDMX抑制蛋白可抑制mt-p53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周期于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可抑制MDM2和MDMX蛋白的表达,但未能激活p53蛋白表达,以p53非依赖途径上调p21,bax和PUMA蛋白表达发挥抗乳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