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应用于研究乙酰胆碱(Ach)和5—羟色胺(5—HT)对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皮层和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Ach对虫体机械活动和肌细胞(n=96)电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阿托品能拮抗(Acm)的作用,而使虫体活动和肌细胞电活动增强;(2)5—HT对虫体皮层细胞(n=123)和肌细胞(n=107)静息电位有去极化作用,去极化幅值为2—6mV,并能明显增强细胞放电频率。同时,也增强虫体活动度。赛庚啶能拮抗5—HT对虫体的作用;(3)虫体机械收缩活动与肌细胞放电频率成正比的关系。虫体细胞对Ach和5—HT的作用具有明显量效反应。5—HT的作用与细胞膜Ca2+的流通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数日趋减少。由过去的44学时逐步减至40、38、36、32直到现在的27学时。因此,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医学专科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医学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不同溶剂制备吡喹酮透皮剂及预防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作者选用75%乙醇,PEG400和基质霜为溶剂,将吡喹酮原药放入溶剂内,使成1‰浓度的吡喹酮乙醇液,PEG液和霜剂。药物涂在鼠的腹部皮肤上,面积为2×2cm~2,涂药后1~6h,洗净药物,感染血吸虫尾蚴50条±2条,1‰浓度的吡喹酮乙醇液,PEG液和霜剂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防护率为100%,而霜剂具有性质稳定,便于携带,不污染衣物等优点,可望用于人群预防血吸虫病的实际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宜昌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65年和1987年分別对该市的47所幼儿园4 402名儿童进行了调查。采用透明胶纸拭擦法于清晨取材镜检。1965年共查13所幼儿园1644名儿童,阳性894人,蛲虫感染率为54.38%,最低为26.58%(21/79),最高71.43%(50/70)。1987年共查34所幼儿园2758名儿童,阳性  相似文献   
6.
迄今,人们关于日本血吸虫神经、肌肉的生理活动知识了解甚少。然而,抗血吸虫的药物大多与虫体的神经、肌肉活动有关。由于方法学的原因,以往的研究多以观察药物对其它动物标本的作用或对虫体的整体作用以探讨日本血吸虫的神经、肌肉活动特征。Fet-terer等曾用微电极的方法记录了曼氏血吸虫体表电位及细胞电活动。随后,对曼氏血吸虫肌细胞活动及神经递质和一些抗血吸虫药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使对血吸虫神经、肌肉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这一技术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经过三年多反复实验,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对Fetterer等报道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和记录稳定的特点,在对日本血吸虫的细胞电活动的研究中可以应用。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 我们于1987年以来,观察了79例12岁以下儿童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特征,痰中未查到虫卵,与国内流行的卫氏并殖吸虫病不同,现报告如下。 一、感染地点和方式 79例患者分别来自湖北省、四川省的11个县市,其中四川巫山2例,万县1例。湖北省宜昌县 26例,宜昌市 15例,长阳县 14例,秭归县8例,枝城市3例,远安县3例,枝江县3例,  相似文献   
9.
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在宿主睡觉后,雌虫移行至肛门周围,受温湿度变化及空气的刺激产卵〔1〕。因此,该虫卵的收集较困难。蛲虫卵标本的制作,多采用活雌虫(灌肠驱虫),从雌虫子宫里取虫卵〔2〕或在宿主睡觉后肛周取虫收集虫卵〔3〕。本文则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蛲虫卵用三种方法制成玻片标本,用于教学实践10余年。作者对制作蛲虫卵玻片标本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方法制作蛲虫卵的外形、大小和虫卵完好率进行了观察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制作蛲虫卵玻片标本的方法 ①透明胶纸法〔2〕。②单盖片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2年至1996年,对来我室就诊的16例肺吸虫病患者用青蒿魂酯单用和与毗喹酮合用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初步观察。1材料与方法1.1治疗对象的临床表现16例患者来自湖北西部的8个县、市。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37岁,12岁以下儿童12例。所有患者均有以下特点:①全部患者均有生食或半生首望史。②1:2000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③有下述症状或体征:i游走性皮下包块。ii发热、咳嗽、胸痛。胸部拍片提示,肺部有浸润性阴影,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改变。iii头痛、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tV末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