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31例,平均年龄78.2岁,全身麻醉组25例,平均年龄79.5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复位及固定,无死亡及感染病例。椎管内麻醉组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79.6士23.1)h,而全身麻醉组为(106.4±3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3.3)d,而全身麻醉组为(11.6±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在认知障碍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40例和Gamma 3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Gamma 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虽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较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Gamma 3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道定植菌对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患儿喘息的影响。方法收集531例hMPV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RT-PCR检测hMPV,普通痰培养法检测细菌,观察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菌(M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情况。分析四种定植菌与hMP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hMPV感染患儿中,SP、HI、MC和SA定植主要见于3岁以下患儿,无明显性别差异。定植菌阳性组喘息发生率高于定植菌阴性组(73.6%vs.49.1%)(P<0.05)。细菌(主要是SP、HI和MC)定植与hMPV感染患儿喘息症状相关(OR=3.27,P<0.01)。结论鼻咽部定植菌,尤其是SP、HI、MC,对hMPV感染患儿的喘息症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因反复腹胀、乏力2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始间断出现反酸、腹胀不适、大便不规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在基层医院就医,以胃肠炎和"肝硬化"诊治,服药后缓解,每次发作无确切诱因。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大量腹水。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2年。入院查体: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双肺无异常,心音低钝,律不齐,频发早搏,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络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使用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络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络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红花-桃仁”药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靶点,揭示“红花-桃仁”防治冠心病的中医配伍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PubMed、CNKI)、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红花-桃仁”的所有化学成分,以ADME参数(OB ≥ 30%和DL ≥ 0.15)及药效活性为标准,筛选“红花-桃仁”的活性化合物,然后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使用 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运用STRING数据库、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防治冠心病的配伍机制。结果 共检索出255个化合物,其中38个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共检索出718个作用靶点,通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10个潜在作用靶点与药对防治冠心病的配伍机制最为密切,利用DAVID数据库对10个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66个生物过程和18条信号通路参与“红花-桃仁”药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而与“红花-桃仁”药对防治冠心病最为密切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疟疾、非洲锥虫病、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同时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蛋白磷酸化的正调控、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上调或下调这些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相须协同增效的生物学效应。结论 网络药理学为揭示“红花-桃仁”防治冠心病的中医配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红花-桃仁”药对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预防作用以及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产前门诊建卡定期产检的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加强监测干预,实验组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孕妇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为(86.67±10.05)pg/m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孕妇中有1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早产、2例流产,其余26例分娩;对照组孕妇中有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例早产、4例流产,其余21例分娩;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减少子痫前期的发作,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一、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乏力、腹胀5年,加重2月于2004年8月4日入院。患者199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保肝治疗后症状缓解。2000年初,症状加重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1月,具体诊断及治疗情况不详,出院时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0.
8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生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病因、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2001年11年间ALF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LF共82例。生存分析显示,唯一对ALF患者生存影响有显著意义的临床指标是凝血酶原活动度(PA,相对危险度为2.661,P=0.0005)生存时间由短到长的并发症依次为肝肾综合征(相对危险度为14.776,P=0.02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对危险度为5.70,P=0.019)及肝性脑病(相对危险度为5.318,P=0.004)。结论ALF发病年龄以12岁~40岁青年人群居多、最常见的病因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存活率最高。对ALF患者生存影响最具意义临床的实验室指标是P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生存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