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并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致聚剂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测定108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1周后的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电阻抗值。根据对阿司匹林反应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环氧化酶型阿司匹林抵抗(COX型AR);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COX-AP型AR);阿司匹林敏感(AS),同时测定服药前的血常规及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108例,总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55.5%,其中COX-AP型发生率为44.4%,COX型发生率为11.1%。COX-AP型和COX型AR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ADP诱导的的血小板聚集值均明显高于服药前[(9.0±2.7)vs(6.4±2.9)ohm,P<0.05;(6.7±2.4)vs(5.7±2.5)ohm,P<0.05]。COX型和COX-AP型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215.5±20.0)/(213.5±44.3)vs(189.1±61.8)×109L-1,P<0.05];[(6.20±0.5)/(6.5±1.5)vs(5.6±1.2),P<0.05];[(3.5±0.1)/(3.8±1.6)vs(3.1±0.8)×109L-1,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其发生机制与启动血小板聚集的途径异常有关。环氧化酶旁路的存在且功能代偿性增强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主要机制;环氧化酶途径异常是另一次要机制。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量增加可能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人β纤维蛋白原(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53名大1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G-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781,A-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219,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分别为0.588、0.386、0.026。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βFg基因-455G/A多态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南方汉族人有差别,但与欧美白种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9—2010年12月215例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1%,经桡冠脉造影成功率100%,PCI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出现皮下小血肿和淤斑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 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运动平板心电图(TET)检查阳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运动平板及临床上疑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53.8±10.1岁(44~75岁).作常规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血肌酶谱等检查,进行CAG检查,比较共性间隔时间为10.5d(7-21d).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平板心电图(TET)、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比较三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在临床上疑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侗族人群铅暴露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分层多阶段抽样调查贵州省侗族30~79岁之间的居民共3 225人,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集居民健康状况并收集生物样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来检测调查对象尿铅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铅(四分位数)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贵州省侗族人群尿铅浓度为2.87 μg(1.33~4.83 μg),糖尿病患病率为9.02%(291/3 225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8.00%(1 548/3 225人),多因素校正后,尿铅浓度与糖尿病前期存在关联,尿铅浓度的第四分位与第一分位相比OR = 1.41(1.15,1.72),未发现尿铅浓度与糖尿病之间有明显关联性。结论 贵州省侗族人群中尿铅浓度的升高与糖尿病前期风险具有关联性,未发现尿铅浓度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穿孔(VSR)和同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VS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6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AMI并发心尖部VSR,出现心原性休克后均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机械通气支持.于3周后行室间隔封堵术,同期完成PTCA及支架术.结果 6例子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VSR,2例有少量残余漏;同期冠状动脉造影3例患者为前降支中段及回旋支局限性狭窄,分别予植入1~2枚支架,另外3例患者为多支多段狭窄,未予以植入支架;3例并行支架的患者存活出院.结论 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VSR同期行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AMI并发VS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苗族女性绝经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苗族女性1 454名。利用“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的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单因素分析用Kruskal - 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绝经年龄与高血压关系的OR值和95%CI。结果 贵州省苗族绝经女性高血压检出率为36.11%,平均绝经年龄47.99岁,农业户口、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者居多。高血压检出率在绝经年龄≥50岁组最高,农业户口高于非农业,分居/离异/丧偶/未婚高于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高于初/高中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调整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可能产生混杂影响的吸烟、饮茶、饮酒、血脂异常、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家族史后,与绝经年龄≥50岁相比,≤45岁和46~49岁调整后的OR(95%CI)分别为0.451(0.245~0.830),0.486(0.278~0.851)。结论 对绝经年龄较晚女性加强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为预防绝经后高血压患病提供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女性胆结石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女性胆结石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黔东南州侗族30~79岁女性生殖特征、血脂水平和胆结石患病状况。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结石的影响因素。结果 侗族女性胆结石检出率为12.0%。随着年龄和BMI升高,胆结石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P for trend<0.001)。离/退休人员、家庭主妇、行政/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是胆结石患病的高危人群(P<0.05)。绝经、糖尿病、避孕药服用、乳房肿块切除和血脂异常组胆结石检出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绝经女性:家庭主妇、糖尿病、乳房肿块切除、LDL-C异常的OR(95%CI)分别为1.617(1.248~2.096)、1.690(1.077~2.652)、3.497(1.254~9.746)、1.287(1.008~1.643)。对未绝经女性:大专及以上学历、HDL-C异常者的OR(95%CI)分别为3.737(2.337~5.974)、2.355(1.104~5.026)。结论 绝经期女性、乳房肿块切除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是胆结石发生的高危人群,为绝经期和非绝经期女性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有助于预防女性胆结石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的方法对贵州省30~79岁世居侗族妇女子宫肌瘤人群风险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特征群体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3 790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女性,利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调查问卷收集侗族女性人群特征;使用B超(Apogee 1200,中国)检查研究对象是否患有子宫肌瘤。将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子宫肌瘤风险特征,利用LCA对侗族妇女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类别人群子宫肌瘤检出率,从而识别高危人群。  结果  不同居住类型、文化程度、初潮年龄、人工流产史、年龄、BMI、流产史、生育次数及月经状况女性子宫肌瘤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LCA将侗族女性子宫肌瘤风险特征分为5种不同类型,即农村老年型,农村中年型、农村青年型、城镇中老年型和城镇中青年型;其中农村青年型子宫肌瘤检出率最高(4.43%),其次是城镇老年型(3.89%),农村老年型检出率最低(0.79%)。  结论  贵州省侗族女性子宫肌瘤高危人群存在城乡差异,农村以青年人为主,城市以老年人为主;共同的风险特征为较高流产率、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