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1979~2013年35年间的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研究文献,探讨PsA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对1979~2013年的中医药期刊所报道的PsA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涉及到的中医证候信息,对文献中出现的PsA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证素、舌脉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84篇,符合要求者26篇。共出现10种舌质、15种舌苔、22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39种中医证型,进一步对相近证候进行归并,最终得到14种证型,最常见的前5位证型为风湿热痹、风热血燥、热毒炽盛、风寒湿痹、肝肾亏虚。将上述证型按病性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sA相关病性证素有14种,对其进行二次归并后得到9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热、痰湿、风、燥、虚、血瘀。【结论】 PsA的证候类型繁多,证素分布中除寒、热外,亦与痰湿、风、燥、血瘀相关,提示寒、热、痰湿、风、燥、血瘀在PsA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炎性渗透.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助于滑膜血管翳形成.而血管翳形成则是构成滑膜炎症、骨质破坏乃至整个RA疾病进展的一部分。本研究就VEGF及其受体与RA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素A2受体(thromboxane A2 receptor, TXA2R)作为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 COX-2)下游产物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细胞增殖力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MTS)检测TXA2R拮抗剂SQ29548和激动剂U46619对RA关节滑膜细胞MH7A增殖力的影响作用,并用real-time PCR检测它们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BrdU 细胞增殖检测法观察MH7A细胞在转染COX-2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后细胞增殖受抑制的情况及额外施加U46619的可能影响。结果:SQ29548和U46619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 MH7A细胞增殖力与COX-2 mRNA表达的作用,且U46619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由COX-2 siRNA所抑制的MH7A细胞增殖力。结论:TXA2通过其受体TXA2R既可控制COX-2的表达,又可介导COX-2的细胞增殖效应,有可能作为RA治疗较为理想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4.
在多数动物体内,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构成了绝大部分的基因家族,并且绝大部分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属于GPCRs[1].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GPCRs可以被激活并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系统,将配体包含的胞外信息传递到胞内,从而成为细胞内外的一个"门户"[2].由于GPCRs具有广泛存在性,多样的分子识别功能和信号始动等作用,使其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靶标,在目前的药物市场份额中,靶向GPCRs的药物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3].GPCRs在先天性、获得性和病理性的免疫系统反应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广泛的免疫炎症调节因子,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和组胺等调控[4].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关节滑膜炎[5-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痹灵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行关节腔镜手术取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消化分离滑膜细胞进行分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含生理盐水+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低剂量组:50 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高剂量组:200 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通痹灵高、低剂量组VEGF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痹灵可以下调RA患者滑膜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从而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轻滑膜血管翳增殖.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并分析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致炎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6-01/2006-05有关细胞因子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应用及研究的文献,检索词“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cytokines,biologic agent therapy,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整理,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纳入标准: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及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中的作用。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4篇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内发表的文章优先。对符合标准的30篇文献进行分析。纳入的文章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中的作用。资料综合: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传统药物疗法仍然存在争议。随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各种新的治疗策略相继出现。而最近的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均提出针对调节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治疗是比较有前途的治疗策略。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纤维细胞增殖并迁移到肺组织的不同部位,接着分化为不同的成纤维细胞亚型,而这种纤维细胞的分化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进程的关键原因。针对细胞因子治疗包括生物制剂治疗和基因治疗两大领域已经成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本文从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起到了促纤维化的关键性作用,针对细胞因子包括生物制剂治疗和基因治疗两大领域已经成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最有前景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病中发病率高、晚期致残率高的系统性疾病,但目前该病的早期诊疗在国内外依旧是难题。肺主治节源于《黄帝内经》,主要指肺的生理功能,历代医家对此有所阐述。本文回顾古今文献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论述,运用肺主治节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探讨RA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并探讨了从肺主治节理论出发分期治疗RA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类风关,全称"类风湿性关节炎",尽管现在已经有了非常规范的治疗方法以及相当好的疗效,但该病仍较猖獗,仍然有不少患者出现关节变形、残废,常常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本文给大家说说一些类风关治疗中的误区及配合治疗的要点,希望患者能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茯化浊汤治疗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被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芪茯化浊汤联合非布司它,对照组口服非布司它联合碳酸氢钠片,疗程为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痛风发作的次数,关节疼痛的程度,血尿酸、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合并使用止痛药的例数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73/80),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χ~2=0.16,P0.05)。治疗组对改善痛风发作的次数、关节疼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血尿酸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合并使用止痛药的人数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出现发热2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6例,胃肠道反应3例;对照组发热1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8例,胃肠道反应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茯化浊汤可有效减少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和关节疼痛程度,能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合并使用止痛药的例数,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的文献,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rheumatoid arthritis,angiogen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n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19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进一步增殖分化、迁移,导致血管新生,形成血管翳,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不同水平进行抗血管新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策略.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新生血管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抗血管新生从理论上为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更为精细的治疗靶点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