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转染化学合成siRNA特异性下调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PAI表达。方法人工合成一对互补并编码相应短发夹状PAI小核糖核酸,体外退火;采用电转染方法将小RNA导入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PAI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PAI siRNA载体后,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PAI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转染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并可快速特异性地封闭PAI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AI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已居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首位,轻者肢体发凉麻木疼痛,重者肢体坏疽,甚至截肢,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下肢ASO病变分为:I型(主髂动脉闭塞型)占10%;Ⅱ型(主-髂-股动脉型)占25%~35%;Ⅲ型(多节段型,即主-髂-股-小腿动脉)占60%~70%(2).特别是Ⅲ型治疗困难,仅有20%~50%手术机率然而手术失败率高达30%(3).但从整体来讲,特别是I型和Ⅱ型人还是有相当高的手术机率(4),而旁路移植术是治疗ASO的重要方法(3~5).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2例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症肺栓塞(PE)是人类主要猝死原因之一.Greefield等[1]认为未经治疗的DVT,90%将演变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并研究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前后造模大鼠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结合损伤血管内膜和降低血流速度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检测造模大鼠血栓出现率及血栓长度.同时,鼠尾静脉注射tPA,检测造模大鼠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造模大鼠血栓出现率及血栓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给予tPA后,tPA组血栓出现率及血栓长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出、凝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结合损伤血管内膜和降低血流速度,相比传统单纯损伤血管内膜的方法,其制备血栓模型的成功率更高.给予tPA后,血浆纤溶活性增高,从而阻抑血栓形成,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进一步研究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尿激酶(UK)溶栓方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犬肺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为六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UK 12 h溶栓小剂量组(5 000 U/kg,C1组)、UK 12 h溶栓大剂量组(10 000 U/kg,C2组)、UK 2 h溶栓小剂量组(5 000 U/kg,D1组)、UK 2 h溶栓大剂量组(10000 U/kg,D2组),每组6只。B组至D2组注入血凝块悬浊液建立PTE模型,C1、C2、D1、D2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输入处理。监测溶栓前后六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变化,栓塞前后留取血清,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1)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m PAP上升(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m PAP均降低,D2组降低幅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2)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PaCO_2降低(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均上升,D1、D2组上升幅度高于C1、C2组,D2组上升幅度最高(P0.05);(3)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PT、APTT均缩短(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均延长,C2组、D1组、D2组PT与栓塞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溶栓后2 h APTT与栓塞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溶栓后2 h PT、APTT延长幅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4)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TXA2、PGI2均上升(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TXA2、PGI2下降,D1、D2组下降幅度高于C1、C2组,D2组下降幅度最高(P0.05)。结论犬肺栓塞后,采用2 h UK大剂量溶栓方案,可下调TXA2、PGI2,降低m PAP,上调PaO_2,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应力松弛是下腔静脉的重要黏弹性指标,以往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比较正常动物下腔静脉和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的应力松弛特性。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对正常动物下腔静脉和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各10个试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应力松弛实验应变增加速度为1%/s,设定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数据,以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0268MPa,模型组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023MPa,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变化的,应力松弛最初600s变化较大,之后应力缓慢下降,达到7200s时应力松弛曲线基本水平。结果可见老龄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应力松弛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深静脉血栓对下腔静脉应力松弛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给予CDT,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率为(52.6±14.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完成随访11例(随访率为52.4%),随访时间6~12个月,其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DVT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63.4±12.9)%,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81.8%.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效果良好,且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3年我院收治的84例DASO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评价PGE1的治疗效果.结果 PGE1治疗组65例患者中,优16例,良26例,进步15例,无效8例;对照组19例患者中,优2例,良4例,进步6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GE1可扩张血管、增加肢体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DASO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3].DVT并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其后遗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下肢DVT患者157例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正常动物下腔静脉和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的拉伸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对正常和各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20个下腔静脉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将试样装夹在试验机软组织实验夹具上,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拉应力,实验环境温度为(36.5±1)%.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老龄模型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变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拉伸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老龄深静脉血栓对下腔静脉力学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