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60例有症状的DVT患者的系列超声静脉显象资料,探讨在抗凝治疗中DVT的近期演变情况。22例远端DVT患者平均随访28.4(3~95)天,仅1例(4.5%)血栓伸展入近端静脉,未发生肺栓塞者;38例近端DVT患者平均随访45.4(4~165)天,8例(21.1%)血栓继续伸展,2例(5.3%)在其他部位形成新的静脉血栓,4例(10.5%)发生肺栓塞。提示目前的抗凝疗法对远端DVT效果良好而对近端DVT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27例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2~3 w易于并发肺栓塞(PE),危及患者的生命,且DVT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对DVT和PE的认识,现将我院确诊的DVT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下肢静脉深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80例老年人DVT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并发症和疗效,并与同期收治的144例非老年人DVT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老年人DVT以60~69岁年龄段最多[91例(50.5%)],其次为70~79岁[73例(40.5%)].前5位危险因素是大手术后(27.8%)、恶性肿瘤(15.0%)、外伤骨折(7.8%)、脑血管病后遗症(7.2%)、长期卧床(5.0%).并存Cockett综合征43例(49.4%),其中髂总静脉闭塞6例(14.0%)、狭窄>50%21例(48.8%)、狭窄<50%16例(37.2%).急性期DVT的取栓术疗效优于系统溶栓,非急性期两种方法 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易患DVT,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后遗症是与老年人DVT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人急性期DVT,取栓术的近、远期疗效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前状态和血液中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观察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0例,根据威尔氏首诊临床(Well' s)评分分为疑似DVT组和非疑似DVT组各200例,再根据患者病情且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分为4组:(1)低分子肝素组;(2)间断气囊压迫组;(3)联合治疗组(低分子肝素加间断气囊压迫);(4)空白对照组:均为拒绝应用预防治疗的患者.术前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术前和术后第4、10天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DVT共发生71例(17.8%),肺血栓栓塞症5例(1.3%).疑似DVT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28.5%(57例),与非疑似DVT组7.0%(1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6,P<0.01).疑似DVT组中,联合治疗组DVT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间断气囊压迫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9、17.34、18.01,均P<0.05).非疑似DVT组中,联合治疗组DVT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4,P<0.01).术后并发DVT患者术前平均TAT水平为(9.63±3.06)μg/L,高于无DVT患者(2.59±0.87)μg/L,术前平均PAP水平(38.52±21.13)μg/L,低于无DVT患者(69.75±30.2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70、8.27,均P<0.01). 结论 术前TAT和PAP水平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用Well's评分对DVT不同危险程度老年人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 33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10年来住院患者中DVT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80 4 %的DVT患者存在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4 0岁(88 9% )、心脏病 (4 3 0 % )、高血压 (35 1% )、长期卧床 (2 1 1% )、感染性疾病 (2 0 1% )等。DV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患肢肿胀 (6 6 2 % )和疼痛 (4 0 5 % ) ,87 2 %的患者两侧小腿周径差值≥ 1cm。DVT易累及左下肢 ,近端静脉多见。 34 5 %的DVT患者合并PTE ,其中 74 6 %以PTE为首发症状。DVT发生PTE的比率在左、右下肢及静脉远、近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VT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大多数存在危险因素 ,DVT在并发PTE前常无明显症状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预防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引起的肺栓塞(PE)并不常见,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卒中并发症。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后DVT和PE的危险性,但这种益处会被严重出血的风险所抵消。用物理方法(如用于腿部的加压袜)预防DVT和PE不会引起任何出血风险,对某些内科和外科患者有效。我们试图评价物理方法在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骨折患者伤情特点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1046例,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n=132)和非DVT组(n=914)。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DVT发生的价值。结果 1046例老年创伤骨折患者,跌倒伤是首位致伤原因,占20.9%(219/1046),DVT的总发生率为12.6%(132/1046),临床表现以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和压痛为主。单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725,95%CI 1.842~4.027)、高血压(OR=1.584,95%CI 1.163-2.158)、坠落伤(OR=3.142,95%CI2.106~4.685)、髋骨骨折(OR=2.847,95%CI 1.875~4.326)、粉碎性骨折(OR=2.054,95%CI 1.463~2.884)、≥3处骨折(OR=2.162,95%CI 1.572~2.976)、骨折后休克(OR=3.063,95%CI2.074~4.527)、手术时间≥2 h(OR=2.151,95%CI0 1.518~3.046)、D-二聚体≥3.5 mg/L(OR=2.396,95%CI1.668~3.442)、FIB≥6.0 g/L(OR=1.638,95%CI 1.274~2.106)及CRP≥26.0 mg/L(OR=1.084,95%CI 1.012~1.468)是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AUC)=0.736,95%CI0.672~0.806]的最佳阈值为3.25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58.3%;FIB(AUC=0.682,95%CI 0.617~0.754)的最佳阈值为5.84 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和62.5%;CRP(AUC=0.705,95%CI 0.635~0.783)的最佳阈值为26.73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55.2%。结论老年创伤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35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非手术治疗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总有效率为8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VT自然预后差,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防止肺栓塞(PE)发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3].DVT并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其后遗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下肢DVT患者157例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10.
Zhu L  Wang JG  Liu M  Guo XJ  Guo YL  Zhai XH  Guo YM  Wang C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1):1011-1015
目的 评价Wells评分、Kahn评分、St.André评分和Constans评分对中国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住院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进行下肢加压静脉超声检查作为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274例疑诊下肢DVT的中国住院患者分别进行Wells、Kahn、St.André和Constans四种临床评分,将低可能组的患者作为下肢DVT阴性患者,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组的患者作为下肢DVT阳性患者,分别计算和比较每种临床评分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Wells评分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65.6%,阳性预测值为51.5%,阴性预测值为85.9%;Kahn评分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为58.0%,特异性为55.9%,阳性预测值为38.3%,阴性预测值为73.8%;St.André评分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为64.8%,特异性为55.4%,阳性预测值为40.7%,阴性预测值为76.9%.Constans评分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37.6%,阳性预测值为39.6%,阴性预测值为85.4%.Wells评分(0.761)和Constans评分(0.759)的ROC曲线下面积相似,其后为St.André评分(0.627),最后Kahn评分(0.591).结论 通过比较Wells评分、Constans评分、St.André评分和Kahn评分在中国住院下肢DVT患者中的研究显示.Wells评分、Constans评分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目前最难治疗而又可能危及生命的一种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DVT尤以老年患者更为常见.80岁发病率较30岁可以增加30倍[1].随着对DVT研究的加深以及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DVT的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疗效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除了常规的抗凝治疗外.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 (NS)高凝状态所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 (PE)的发生率 ,抗凝治疗的指征和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NS患者 ,男性 31例 ,女性 2 3例 ;平均年龄 (44 13± 15 88)岁 ,2 4小时尿蛋白 (8 4 3± 5 6 4 ) g ,血浆白蛋白 (2 0 4 8± 5 4 1) g/L。采用巨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99mTc -MAA)核素深静脉造影(RNV)及肺显像诊断下肢DVT和PE ,并评价低分子量肝素 (LMWH)皮下注射和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诊断下肢DVT4 1/5 4例 ,占 76 % ,有临床表现者占 14 8% ;PE 32 /5 4例 ,占 5 9 2 5 % ,有临床症状者占 7 4 %。PE由下肢DVT引起的占 70 7%。经LMWH治疗后 ,无 1例患者死于肺栓塞。结论 DVT是NS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RNV能早期诊断下肢DVT和PE ,尽早抗凝治疗能改善NS的预后 ,降低PE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因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髋部疾患的终末治疗手段,但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却成为临床上一项棘手问题,更为严重的是DVT是继发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病因.1999年吕厚山等[1]首次报道我国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为40%,2005年关振鹏等[2]报道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降至16.3%,而查振刚[3]等报道其发生率为11.2%.随着对THR后DVT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预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有心血管病的同类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相关情况。方法选取骨折患者584例,根据伴或不伴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压,将其分为伴有心血管病组235例和无心血管病组349例,心血管病组患者中,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89例,仅伴有冠心病53例,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93例,比较心血管病组与无心血管病组下肢DVT的发生率、骨折后不同时间段下肢DVT的发生率,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心血管病组比较,心血管病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升高(22.55%vs 12.89%,P<0.01)。2组骨折后07d下肢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7d下肢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14d及>14d(P<0.01)。2组年龄≥60岁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结论伴有心血管病且年龄≥60岁的下肢骨折患者更易于发生下肢DVT,骨折后1周内是其好发时间段,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骨折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法安明预防老年人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法安明预防老年人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方法 将 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9月接受髋部骨科手术的 35例 (38髋 )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预防性用药组 ,每晚予以皮下注射法安明 5 0 0 0 IU,5~ 7d;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A组 2 0髋有 2侧发生 DVT,发生率为 1 0 % ;B组 1 8髋有 1 1侧发生 DVT,发生率为 61 % ;两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 (P<0 .0 1 )。结论 法安明预防老年人髋部手术后 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与肺血栓栓塞症 (PTE)为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 ,超声检查结合临床DVT危险性评估或D 二聚体检测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可 1次同时获得DVT及PTE的情况。磁共振静脉造影术能准确地确定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栓 ,还有潜在的鉴别新旧血栓的功能。当无创手段不能作出诊断或与临床评估不一致时 ,可考虑X线静脉造影检查。抗凝为DVT最基本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溶栓、手术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尚未受到普遍重视,一旦发生,轻者使原有卒中症状恢复延迟,重者导致病人残疾加重,甚至死亡。本文对脑卒中患者DVT的危险因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是加深神经专科医生对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 (PE)其发病率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2〕,也常因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误治〔3〕。我国PE的误诊率一般在 80 %以上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4〕。本文对老年急性DVT和PE的发病及诊治做一综述。1 病因及危险因素 近代关于DVT病因研究归纳为静脉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异常 (主要是凝血的激活 )以及内皮功能紊乱等 ,共同参与促成血栓形成〔5〕。诸多全身或局部疾病均可影响抗凝、凝血功能成为DVT和PE发病的危险因素 ,如炎症性肠病可使DVT和PE的危险性增加 3倍〔6〕。肥胖、怀孕、O型血、…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能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导致死亡或长期致残。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DVT非常重要。现有的临床治疗DVT的指南是基于临床试验证据,但临床试验中老年人由于有并发疾病、生存期短、长期制动或治疗禁忌证而经常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发生了改变,本身自服药物较多,这意味着现有关于DVT的治疗指南对于老年人并不完全适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于2000~2014年的有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5.0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行Meta分析,计算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术后发生下肢DVT的优势比(OR),通过异质性分析评价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1 55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00 335例,开腹组51 219例。Meta分析结果示开腹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OR=0.48,95%CI为0.11~0.56)。结论开腹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