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CT 在国内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而胸部疾病是CT 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现将我们对CT 在胸部疾病诊断方面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CT 检查的胸部病变43例,每例同时有一般x 线检查材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19例,临床证实24例。病种包括肺癌21例,肺炎5例,肺结核2例、胸腺瘤2例、主动脉病变4例(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先天变异)、肺动脉病变2例、胸膜病变6例(包括胸膜间皮瘤、结核性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左肺上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200例肺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率;重建5 mm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图,辨识对应各分型。 结果 左肺上叶静脉根据共干情况不同可分为:V1+2型,V2+3型,及V1+2a V2+3bc型,其出现率分别为69%(138/200)、17.5%(35/200)、13.5%(27/200)。其特点为:V1+2为V1与V2共干,其各自发出属支相互无联系;V2+3型中V2与V3共干,V1与V2+3分别汇入左上肺静脉干;V1+2a V2+3bc型,此型主要是V2变异较大。左肺上叶舌段静脉V4、V5共干时,其属支各自无联系,V4存在与V3b共干的情况,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引流特点。 结论 左肺上叶因舌段的存在,其静脉分型更为复杂,MSCT所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结合5 mm轴位MIP图可清楚显示肺静脉解剖分型,作为其解剖识别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频域后处理数字胸片图像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输出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CT证实正常248名受检者的DR后前位胸片和30例有肺结节的DR后前位胸片,并应用Philips UNIQUE软件对其进行高频、低频处理。由2名10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结合CT图像阅读胸片,二人意见达成一致后,在数字化胸片上标记结节位置,保存标记结果并将其作为金标准。然后由CAD系统阅读后处理图像,由2名医师评价CAD系统在后处理图像上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和敏感度。结果 CAD系统在248例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显示了715、585和286个可疑区域,平均每例检出的假阳性区域分别为2.88个、2.36个和1.15个,3组图像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DR图像上共有38个金标准结节,CAD系统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检测到33、30、28个结节,其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6.84%、78.95%和73.6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0和0.618,3组图像之间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低频和常规图像模式对CAD系统检测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中检测的假阳性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肺结节检测敏感度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脾脏厚径、长径及面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法 107例经肝脏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S1期39例,S2期31例,S3期22例及S4期15例.以脾脏体积为标准,评价超声测量脾脏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检验其诊断价值.结果 脾脏面积(splenic square area,SPS)、厚径(splenic thickness,SPT)及长径(splenic length,SPL)和 CT测得脾脏体积相关性较好(P<0.05),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面积66.7%、80.4%,厚径63.4%、78.5%,长径15.9%、50.5%.面积、厚度和体积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 a结论研究表明,超声测量脾脏面积、厚径及长径与CT测量脾脏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脾脏厚径和面积可视为衡量脾脏体积有效的超声参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数字体层图像后处理方法对检测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数字体层图像两种后处理方法(位移叠加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对肺结节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经CT证实的5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数字体层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位移叠加法进行后处理。由3名不同年资的放射诊断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102个CT证实的结节按直径分为3组:<5 mm、5~10 mm、>10 mm组;按密度分为实性密度组及毛玻璃密度组。对两种处理方法检出的肺结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位移叠加法检出肺结节52个,滤波反投影法检出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直径<5 mm和5~10 mm组,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肺结节数均多于位移叠加法(P=0.001、0.005)。结节直径>10 mm时两种方法的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不同密度组中,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结节亦较多,与位移叠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滤波反投影法对检出直径≤10 mm的肺结节、实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均优于位移叠加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DW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讨ADC值对胸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对12例肺癌患者术前采用基于阵列空间敏感性编码(ASSET)技术的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SE-EPI)序列行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将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12例患者共检出 72个胸部淋巴结。56个手术切除的胸部淋巴结中,34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2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ADC值 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eADC值 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以ADC值≤3.225×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2.90%、81.81%、52.90%、81.80%、64.32%。结论 应用ASSET技术及STIR-SE-EPI序列获取胸部淋巴结的DWI和ADC值,对诊断及鉴别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CDRAD 2.0模体对数字影像(DR)的密度分辨力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用两台Philips DR机对CDRAD 2.0模体进行数字化成像,设备1投入使用时间为7年,设备2使用时间为17个月。用匹配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算IQFinv值,比较两台设备的密度分辨力差异。 结果 设备1的IQFinv均值为2.31,设备2的IQFinv均值为2.8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5,P<0.01)。 结论 采用CDRAD 2.0模体可定量分析DR设备的密度分辨力。  相似文献   
8.
3.0T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癌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分析其代谢物峰改变。方法 3.0 T磁共振系统下,应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在自动匀场扫描使线宽小于25 Hz和抑水效果大于80%前提下,采集20例胰腺癌病人和20例健康志愿者胰腺的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胰腺波谱中代谢物的表现,比较两组的代谢物峰显示率,以及每一组中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峰(Chol+Unsat)与脂肪峰(Lip)峰高的比(Chol+Unsat/Lip)。结果胰腺1H-MRS能够显示的主要代谢物峰有Lip峰,Chol+Unsat峰和胆碱峰(Cho)。虽然两组之间Cho峰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288)但胰腺癌组Chol+Unsat/Lip高于正常胰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1,P=0.010)。结论 3.0 T胰腺1H-MRS中Chol+Unsat/Lip增高,可能对诊断胰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贺文  罗勤  薛红  张晓霞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10):1988-1989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后病人首次自主排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2例留置尿管病人采用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170例),实验A组(161例),实验B组(131例)。通过观察是否能首次自主排尿,拔除尿管至首次排尿时间,护士工作量,费用等各项结果以比较三种拔管方法。结果膀胱冲洗后拔管效果明显优于完成当日输液量后和输液过程中随即拔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膀胱冲洗后拔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并缩短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该法应作为留置尿管拔出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前和放疗中血流灌注特点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放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22例于放疗前、放疗中,29例于放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电影扫描方式,快速动态扫描,选定CT平扫所示肿瘤最大层面灌注。在CT灌注原始图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兴趣区,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放疗前平均血容量为13.6 ml/100 g, 血流量129.5 ml ·min-1 ·100 g-1,MTT 9.1 s, PS 10.0 ml ·min-1 ·100 g-1。22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灌注CT的血容量分别为11.2和7.6 ml/100 g(t=1.28, P>0.05), 血流量分别为108.7和97.8 ml ·min-1 ·100 g-1(t=0.40, P>0.05),MTT分别为7.2和8.9 s (t=-1.15, P>0.05),PS分别为6.8和7.8 ml ·min-1 ·100 g-1(t=-0.57, P>0.05),肿瘤面积分别为1920.3和1189.6 mm2(t=3.98, 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MTT分别为12.9和6.5 s(t=2.54, P<0.05)。肿瘤面积≤10 cm2与>10 cm2患者的MTT分别为11.2和5.8 s(t=2.59, P<0.05)。近期疗效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血容量分别为19.2和4.6 ml/100 g(t=3.62, P<0.05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与>10个月患者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