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后手指和指蹼挛缩畸形的治疗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烧伤后手指和指蹼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方法。方法:本组33例45只伤手,采用瘢痕切除或切开加皮片移植术修复127个手指挛缩畸形,采用局部皮瓣或皮片移植术分别修复36只和60只指蹼畸形。手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按摩、弹力手套压迫等康复治疗。结果:皮片移植和皮瓣全部成活,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指蹼功能均有改善,皮瓣法修复指蹼优于皮片法。通过功能康复治疗,87.9%患者生活能够完全或大部分自理。结论: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指侧方皮瓣修复指蹼畸形,手术简单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腹腔镜在妇科附件肿物手术的应用、在妇科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在妇科不孕症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在子宫手术中的应用。其中在妇科附件肿物手术的应用中,回顾了附件肿物早期的症状以及诊疗方式,重点阐述了通过腹腔镜手术对良性成熟性的附件肿物进行诊疗的方法 ,并强调了一些禁忌情况,如肿块具有恶变的可能性则推荐开腹手术等;在妇科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中,回顾了通过腹腔镜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类别以及保守手术的方式,通过统计数据证实了:在患者希望拥有生育功能的情况之下,基于腹腔镜的手术效果显著超过传统手术方式;在妇科不孕症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在子宫手术中的应用中,重点回顾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以及基于腹腔镜的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维持血液透析(血透)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起,在我院血透室围绕血透的各个环节开展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内容包括:规范血透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和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环节的风险控制和患者环节的风险控制。以2012年7月—2013年6月血透患者82例为对照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血透患者96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及穿刺针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透室的护理操作要求高、专业性强,加强血透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安全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54例乳腺病人的临床体检、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术治疗,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1.93%,82.35%,81.48%,三者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3.29%,85.98%,85.2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或乳腺X线摄影术与临床体检结合可将敏感度提高至94.12%,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33、4.285,均P<0.05),特异度则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重视乳腺癌临床体检,乳腺癌超声检查简便、有效、无创和经济.临床体检结合超声检查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收集整理当今各种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基础上,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频率选择饱和法、STIR技术、频率选择反转脉冲脂肪抑制技术、选择性水或脂肪激发技术、Dixon技术及预饱和带技术进行了详细概述,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不同的脂肪抑制技术有着各自不同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只有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恰当的脂肪抑制技术才能更好地对病变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与雄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时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和双侧下肢动脉,明显动脉硬化伴多发粥样斑块甚至全程粥样斑块形成者为病例组,提示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血流通畅者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雌二醇(E2),比色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比较两组各因子水平的差异,组内分析FT与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TT、E2两组无明显差异,并且与FT无相关性.对照组HDL-C显著比病例组高,P<0.01,病例组TC、TG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而LDL-C无显著差异.对照组HDL-C、LDL-C与FT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病例组TC和TG均与FT呈负相关.病例组VEGF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且VEGF与两组FT均呈负相关.病例组TNF-α、IL-6均比对照组高,P<0.05,并且与FT负相关,对照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病例组,P<0.01.结论:正常水平雄激素(主要是FT)对老年男性AS有保护作用,低FT水平同时伴有脂质代谢絮乱和炎症反应等危险因素,低FT水平很可能也是老年男性A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顾海峰  倪俊  张杏梅 《中国微循环》2006,10(5):338-339,343
目的观察细胞松弛素B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微丝骨架系统的形态结构变化,研究阻断微丝功能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培养单层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3H-TdR掺入法,研究微丝功能对创面愈合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伴随微丝特殊而有序的变化。用细胞松弛素B破坏微丝,可不同程度抑制创面的愈合及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微丝功能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影响DNA合成,从而影响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方法:以2007年度南京军区总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的检查过程为样本,结合南京军区总院关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各种研究成果,对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进行总结。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整个流程可分为扫描前准备、扫描、扫描后患者护理及图像后处理4个方面,检查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必须遵循一定的检查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双能量成像,顾名思义即是在2种不同的能量下成像.其前身是双能量减影,双能量成像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双能量减影的概念早在1925年即被提出, 70年代才开始真正在临床上被研究和应用[1].双能量减影最初只应用于普放领域,但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出现双能量减影又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