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2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直肠癌手术病人77例。使用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IP2的表达情况。观察以下指标:(1)RIP2在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直肠癌组织中RI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7例直肠癌组织中,RIP2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4/77),癌旁组织为64.9%(5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4例直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的病人中,低+未分化、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组的RIP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侵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IP2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有无神经侵犯无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中RIP2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2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是直肠癌病人预后一个潜在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E)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模型中抗氧化效率的差异,并揭示VE在体外抗氧化效率不高的可能原因。方法 分别建立LDL主动氧化模型和被动氧化模型,观察LDL与VE共刺激0、12 h以及脂多糖(LPS)与VE共刺激0、3 h后细胞内人α防御素(HNP-1)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再通过检测羟基化蛋白(PCO)、丙二醛(MDA)来判断VE是否干扰模型的建立。再将两种氧化模型分别设立氧化模型建立前、后加入VE以及VE(-)组,最后检测不同时间点加入VE后MDA、PCO的变化以分析VE在不同模型中的抗氧化效率差异,并观察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的波动以判断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结果 (1)氧化模型中HNP-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升高,MDA和PCO的生成量也显著升高(P<0.05)。(2)主动氧化模型中不同时间点加入VE后PCO生成量无明显差异(P>0.05);被动氧化前加VE组氧化产物生成量明显低于被动氧化后加VE组(P<0.05)。不同氧化模型的MDA、PCO生成量在氧化前加VE组和氧化后加VE组降低,且被动氧化模型中下降幅度更加明显,而VE(-)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3)不同氧化模型中加入VE,均能够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能够降低自由基水平,且在被动氧化前加VE组自由基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 结论 VE的抗氧化效率在被动氧化模型中优于主动氧化模型,与VE的加入时间、胞内自由基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s,RIP)是一类具有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分布,RIP可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广泛参与机体免疫、细胞凋亡等信号转导,发挥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就RIP家族分子结构、功能及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RIP1、RIP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1—2017-0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及20例非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0例直肠癌样本中,RI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00%(26/40),RI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00%(24/40);20例正常组织中,RIP1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14/20),RI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00%(12/20),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的RIP1和RI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侵犯及无神经侵犯者(P0.05),RIP1和RIP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大小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减少(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RIP1、RIP3表达变化可能是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一个潜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并观察肝脏损伤特点。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组)和高脂饲料组(H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并监测体重。然后分别将N组和H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ontrol组,H-control组,n=10)和ANP组(N-ANP组,HANP组,n=10)。ANP组大鼠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ANP模型,术后6h剖杀取材。全自动生化仪测量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切片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腹腔脂肪组织增多,同时并发脂肪肝和高脂血症。联合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ANP模型后肥胖大鼠腹腔可见明显皂化斑及肝脏坏死灶,血清转氨酶水平以及肝脏病理评级较非肥胖大鼠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可建立肥胖大鼠ANP模型,肥胖大鼠发生ANP时肝脏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7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结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阳性表达的有41例(42.3%),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的有78例(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结肠癌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表达降低可能是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一个潜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