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HCV 患者67例,并根据是否吸毒分为吸毒丙肝组35例和非吸毒丙肝组32例;健康体检人员32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其HCV RNA 含量。结果慢性 HCV 患者中的吸毒感染组与非吸毒感染组的外周血中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 CD4+ T 细胞中所占比率分别为:3.84±1.95%、4.44±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65%( P <0.01);而吸毒组与非吸毒组慢性 HCV 患者血液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 患者抗病毒治疗前血液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 P <0.01)。结论 HCV 患者治疗前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升高,说明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参与了 HCV 患者的机体免疫过程,而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监测 HCV 患者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04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免疫状态分为免疫低下组和免疫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的差异;再根据治疗结果将104例PLA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04例,其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70例,免疫低下患者34例。免疫低下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住院日数高于免疫正常组,且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免疫正常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检出病原菌居前2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预后不良(治疗无效包括死亡)率分别为2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住院病死率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OR=8.041,P=0.008)、脓肿长径≥10cm(OR=12.896,P=0.005)、脓毒性休克(OR=7.714,P=0.041)是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A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时感染更重,营养状态更差,并预示住院时间更长,预后不良。对于基础免疫状态低下的PLA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并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病毒、乙醇等)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后修复过程的1种代偿性反应;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分沉积为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和其他部位的纤维化一样都被认为是机体对损伤的1种修复作用,它是可逆性病变,若进一步发展引起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肝硬化则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以乏力、食欲不振 6个月余、腹胀、双下肢水肿、尿黄、巩膜黄染 1个月余 ,体重减轻 7.5千克于 2 0 0 3年8月 14日入院。在当地医院磁共振提示 :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 ,肝肿大 ,少量腹水 ,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曾用利尿剂 ,腹水和下肢水肿消失 ,但腹部进行性增大 ,而转入住院治疗。无肝炎和血吸虫病史。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时体检 :体温 37.5℃ ,脉搏 76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15 / 6 0mmHg(1mmHg =0 .133kPa)。神清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可见肝掌 ,无蜘蛛痣。浅表淋巴结肿大。口唇红 ,舌无肿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10,IP-10)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浓度,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Real-time PCR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和60例普通肝病组患者的血清、肝组织中IP-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中IP-10表达阳性率.结果 在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IP-10的浓度为(239.54+28.60) pg/mL,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的(205.34+26.95) pg/mL (P<0.05);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中lg IP-10与lg GAPDH比值为0.55+0.92,也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的0.26+0.64.免疫组化法检测肝源性糖尿病组肝组织IP-10阳性率30%明显高于普通肝病患者11.7% (P<0.05).结论 IP-10高表达可能通过炎症机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用肝功能(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HBVDNA定量判断HBV复制水平及传染性的强弱,并把两者作为选择抗病毒治疗及评价药物疗效和治疗方案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对于HBVDNA定量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研究通过对142例未经治疗的临床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血清HBVDNA定量和肝功能(ALT、AST)的测定,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对细菌性肝脓肿(PLA)血培养阳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6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PCT、WBC、NEU、LYM、NLR、CRP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LA患者血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62例(19.0%),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82.3%),革兰阳性菌11株(17.7%);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NEU、NLR、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阳性的患者中,与革兰阳性菌组比较,革兰阴性菌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NLR、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2021年艾滋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布的差异。结果 3 677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711株,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和定植分别检出1523、77、111株;三者病原体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以真菌为主,分别占比64.35%、36.36%、50.45%。社区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0.97%),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28.57%),两者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艾滋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与泌尿道感染中,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8.33%),其次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44.44%)、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33.33%)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结论 艾滋病患者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及定植检出病原菌的构成,以及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不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偏高,应重视监测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多重耐药菌向社会环境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8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85例患者的IL-28Brs12979860进行测序分型,分析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者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85例患者中IL-28B rs12979860位点CC型70例,CT型15例,未发现TT型;SVR获得率77.6%,rs12979860位点CC、CT两类基因型在SVR组及NSVR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04,P=0.013);C、T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分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603,P=0.018).结论 IL-28B rs12979860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