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选取97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疗程12~24个月,分别对HBV基因型和HBV DNA、HBeAg/抗HBe及YMDD变异进行检测。结果B基因型占56.7%(55/97),C基因型占43.3%(42/97)。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3.6%(46/55)、78.1%(43/55)、68.8%(33/48)和57.7%(15/26),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8.6%(33/42)、73.8%(31/42)、70.0%(21/30)和66.7%(10/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18/45)、46.7%(21/45)、51.5%(17/33)和77.8%(7/9),C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5.7%(16/35)、48.6%(17/35)、62.5%(15/24)和69.2%(9/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5.5%(3/55)、12.7%(7/55)、20.8%(10/48)和34.6%(9/26),C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4.8%(2/42)、11.9%(5/42)、23.3%(7/30)和33.3%(5/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疗效与HBV基因型未见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④基因D型与  相似文献   
3.
双环醇治疗病毒性肝炎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服用双环醇片25~50mg/次,3次/d,疗程12~2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原学及药物副作用等。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一般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改善。治疗12周时ALT下降率达95.5%,复常率为63.6%;AST下降率达95.5%、复常率为45.5%,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治疗24周时ALT复常率为82.4%、AST复常率为70.6%,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P<0.01、P<0.05。治疗24周时HBeAg阴转4例,同时抗-HBe阳转2例、抗-HBs阳性1例,HBV DNA下降3个拷贝数以上者6例。结论:双环醇对反复ALT、AST升高不降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且作用较快、反跳少、安全有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附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孕妇并发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是非妊娠妇女的9倍。对胎儿或新生儿可造成严重威胁。作者就1991年~2001年5月诊治的82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观察茵芍散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 HA、IV-C水平的影响。选择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观察各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组血清HA、IV-C含量明显降低 ,症候疗效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说明茵芍散能改善血液循环 ,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病易引起糖代谢障碍,本院近年收住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90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近年在收治的724例肝病患者中,有90例并发糖尿病。90例中,男67例,女23例,男∶女为29∶1;年龄8~89岁,平均470±67...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散发性单纯性戊型肝炎142例临床分析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王家信,陈达,姚履枫福建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陈秀庭戊型肝炎(HE)多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致使HE的流行与临床特点不甚明显。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1月~1995年6月收治的散发性单纯性HE1...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肝炎402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肝炎402例预后分析福州市传染病院姚履枫张月英重症肝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其病死率在各型肝炎中居首位。我院1992~1996年收治重症肝炎402例,现将其预后分析报告如下。一、研究对象为本院1992~1996年收治的重型肝炎402例,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