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玉芳  林琳  陈素敏  李华莹  李惜华 《全科护理》2020,18(19):2458-2461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在中职护生内科实习出科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内科片区实习的53名2020届中职护生为观察组,将2019届在同医院实习的44名中职护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SCE的实施既能从多维度全面、正确地对护生进行评估,又能让护理专业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生都领悟到正确的教与学的方向,促使护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还能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实现"医院-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195例患者,按是否有高龄(>70岁)、糖尿病等感染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84)与非高危组(n=111),PCI围术期均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和疑似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部位愈合良好,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为0%,高危组与非高危组PCI术后疑似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30.63%(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26例,无发热等临床症状。结论:感染高危患者PCI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PCI术后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关联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PCI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辖区精神疾病患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开展人道领域社会救助.方法:我们对相关资料收集,由专职精神病医院管理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因病住院的各项支出费用,有部分经济来源的占43.57%,能够独立承担支出的27.73%,没有任何来源的占28.7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为农业人口的,没有经济来源的最高达到66.16%.对辖区内所调查的精神病院住院患者过激行为总发生率108.42%(219/202),极端过激行为的占28.31%(62/219),一般性过激行为的占37.45(82/219),无过激行为的20.55%(45/219).结论:精神病患者是医疗救治行为中极为特殊的一种人群,他们的一些严重过激行为对社会治安、周边群众心理造成极端影响.加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部分特困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对减缓部分患者对社会公众安全的危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红十字组织实施的精神病区扩建项目,使特困精神病人对社会安全潜在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救助模式的转化对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探针法和DNA测序法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的一致性,建立适用于临床推广的华法林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20例就诊患者的全血标本,应用实时荧光PCR探针法和DNA测序法检测其CYP2C9和VKORC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运用Excel软件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一致,且实时荧光PCR探针法比DNA测序法更简易、经济、快捷。结论:与DNA测序法相比,应用实时荧光PCR探针法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的突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451例护理不良事件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451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类别、级别、当事人的职称结构及工作年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主动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逐年增加,说明经过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后,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认识观改变;外科发生的不良事件比内科多沪〈0.01),说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有关;低年资、低职称的护理人员更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护龄在5年以下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高(P〈0.01)。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似白糖、食盐、碱面和发酵粉,因此常被误食而引起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中易与蛋白质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易引起胃癌、食管癌和肝癌,也可导致鼻咽癌和膀胱癌。1毒性亚硝酸盐是在生活中常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能起到发色、抑菌和增强风味的作用。其对人体的危害有"三致"  相似文献   
7.
陈素敏 《河北医学》2012,18(10):1486-1488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在有效保留时间内的最佳进针长度.方法:将100例患儿以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24G×19mm/Y-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进针长度(16±0.1)mm,对照组进针长度全部刺入(19mm),比较二组进针长度对并发症及其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部渗血渗液、液路堵塞和留置时间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渗血率和液路堵塞发生率(4.0%和10.0%)低于对照组(16.0%和26.0%),观察组的针管留置时间(77.6±10.8h)长于对照组(66.4±11.1h);两组间的局部红肿与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宜的进针长度(16±0.1)mm能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使静脉留置针在允许的时间内保持液路通畅,保留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部患者,共9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7年9月,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予以规范,并控制护理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背景:晚期胆管癌患者在接受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容易发生胆管炎。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对晚期胆管癌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63例接受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并分为仅置入胆管金属支架组(支架组)和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后留置鼻胆管引流组(引流组)。评估两组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支架组相比,引流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3%对10.8%,P=0.032),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4.68±1.43)d对(5.18±1.45)d,P=0.011],这一差异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尤为明显[术后胆管炎发生率:3.5%对15.0%,P=0.045;术后住院时间:(5.18±1.44)d对(5.68±1.39)d,P=0.033]。引流组术后3 h、24 h、72 h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支架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对预防晚期胆管癌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p(a)与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16例,根据纳入研究病例的Lp(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Lp(a)组和低Lp(a)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用药情况,分析两组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HbA1c、TG、HDL-C、hsCRP、NT-proBNP、LVEF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而高Lp(a)组的LDL-C水平显著高于低L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CCB类、ACEI/ARB类药物用药情况的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Lp(a)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低L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2.07,95%CI:1.281-3.542,P= 0.027)。 结论PCI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血清高Lp(a)水平是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