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再次三尖瓣置换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明确手术的危险因素及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0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41.5±11.5)岁.第一次手术时置换人工机械瓣12例,置换人工生物瓣7例.再次手术:单纯行三尖瓣置换16例,三尖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探查1例,三尖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及Bentall术1例.置换机械瓣和生物瓣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6个月~17年和2个月~13年,中位时间分别为5年和7年.结果 再次手术植入生物瓣12例,植入双叶机械瓣7例.手术死亡2例(10.5%),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金葡菌败血症.存活出院的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2±2.9)年,时间范围为8个月至12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于术后半年死于消化道出血,另1例于术后2年死于右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需要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5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心胸比与右心室直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17 vs.0.6±0.65,P=0.023;(67±7.7) mm vs.(54±8.8) mm,P=0.021].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和血清肌酐、总胆红素浓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积极行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心胸比>0.7、右心室扩大右心功能不全是三尖瓣再次置换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瓣环,第1次手术至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的间隔时间为0 ~ 65 d(中位数30 d),出现溶血至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 ~ 40 d(中位数19 d).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有二尖瓣残余返流,返流面积3.6 ~ 20.88 cm2.内科保守治疗1例,再次外科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均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出血,另外4例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至3年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后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瓣环植入并有残余返流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发病基础,重症患者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再次瓣膜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学习诊断学心电图实验课的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6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n=30)和教学改革组(n=33),比较两组的心电图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评价情况。 结果教学改革组学生的心电图阅读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82.93±4.71)分]和[(82.74±4.40)分],均较传统教学组成绩[(78.24±6.28)分,(80.23±4.72)分]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52;均P<0.05)。教学改革组在激发学习兴趣(90.91%,30/33)、提高心电图分析能力(87.88%,29/33)、提高临床操作能力(84.85%,28/3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85%,28/33)、对教学内容满意度(87.88%,29/33)、对教学形式满意度(87.88%,29/33)的反馈评价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66.67%(20/30),60.00%(18/30),56.67%(17/30),60.00%(18/30),60.00%(18/30),56.67%(17/3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45,6.12,4.93,6.45,6.90;均P<0.05)。 结论整合式教学策略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电图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心电图阅读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CADL)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NYHA心功能I级,Ⅱ级(A组)和2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B组)的OMI患及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CADL检测,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A、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功能指标,A组I+II%,EF减少(P<0.05),B组I+II%,EF 减少(P<0.01),PEP/LVET,LVESD增大(P<0.05);A、B两组间比较,PEP/LVET增大,I+II%减小(P<0.01),舒张功能指标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对照组比较,Ⅲ/I+II增大,E/A比值减少(P<0.01);A、B两组间比较,Ⅲ/I+II增大(P<0.01),E/A比值减小(P>0.05),反映心室收缩协调性方面,病例组I相环体切迹总阳性率73.3%,UCG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阳性率53%,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DL可反映OMI患的心功能状态,是一种简便。无创的评价心功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诊断、病情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CHF患者160例为CHF组,非CHF患者40例为非CHF组,采用美国Biositer Diagnostics公司的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衰诊断仪,床边抽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血浆BNP水平高于非C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以BNP〉100pg/mL诊断CHF,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5.0%;CHF患者中,随BNP水平的升高,死亡率升高。结论血浆BNP快速检测对CHF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Lewis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皮下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抗原的方法诱导风湿性心脏炎的可行性。【方法】复活并繁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细菌用40g/L甲醛液灭活。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4只)、模型A组(8只)、模型B组(5只)。模型A组大鼠后足垫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抗原/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液。初次免疫后第1周腹部皮下再次注射上述抗原1次,第3周(第21天)解剖动物。模型B组大鼠初次免疫同模型A组,第1、2、3周腹部皮下重复接受注射上述抗原,第6周(第42天)解剖动物。对照组大鼠后足垫注射生理盐水/CFA混合液,第3周(第21天)解剖动物。观察动物的体质量、足关节炎症程度、抗心肌抗体IgG吸光度,以及心脏、肾脏、肺脏和足关节的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模型A组大鼠的抗心肌抗体IgG吸光度免疫前、免疫后第2周、第3周分别为0.13(S=0.03)、0.24(S=0.06)和0.27(S=0.03),提示HRAbIgG抗体浓度从免疫后第2周开始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3周,模型A组8只大鼠中有3只心肌间质出现少量的灶性炎症细胞浸润,未观察到心瓣膜炎症变化。模型B组大鼠5只大鼠中有4只心肌间质小血管旁出现较明显的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其中2只观察到心瓣膜炎症。【结论】以Lewis大鼠为对象,使用皮下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的方法,可以诱发大鼠发生心脏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以维吾尔族居民为主的喀什地区女性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A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有效防治女性PCAD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女性244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年龄分为3组:无冠心病组(69名)、PCAD组(104例)和晚发冠心病组(71 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D的危险因素。结果 PCAD组年龄 (54.25±6.97)岁,其中因AMI就诊达42.3%,且在冠心病患者中占比高达59.4%。与无冠心病组相比,PCAD组患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更高,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糖水平均更高,而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PCAD组除胱抑素C水平较低,白蛋白、APO-B较高外,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4.349,95%CI(1.411,13.402)]、高血压[OR=3.121,95%CI (1.467,6.639)]、APO-B/APO-A1[OR=5.603,95%CI(1.128,27.838)]、Hcy[OR=1.188,95%CI(1.070,1.318)]。结论 喀什地区女性冠心病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较为常见,且糖尿病、高血压、高APO-B/APO-A1值、高Hcy水平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筛查并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