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东方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OR值及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并做出倒漏斗图,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5 385例,其中Hp阳性组为3 396例,Hp阴性组为1 989例;通过meta分析合并认为结果存在异质性(I2=83%,P0.10)。因存在异质性,对肿瘤的类型(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不同的Hp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1Hp感染不增加患增生性息肉、结直肠非进展性腺瘤、肠癌的风险(OR=0.73,95%CI=0.45~1.17;OR=1.35,95%CI=0.98~1.86;OR=1.09,95%CI=0.71~1.68),而增加了患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风险(OR=1.81,95%CI=1.31~2.49;OR=2.02,95%CI=1.38~2.96);2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可增加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OR=1.49,95%CI=1.00~2.22);3采用非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无明显增加患肿瘤的风险(OR=1.35,95%CI=0.89~2.07)。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了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发生风险,但无明显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2008年全球约有120万肠癌病例,60多万肠癌患者死亡,已成为第三大恶性肿瘤,第四大癌症死因。肠癌患者一级亲属比普通人群患肠癌的风险高出3~6倍。因此,目前指南意见推荐肠癌患者一级亲属40岁行肠癌筛查。本研究旨在探讨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腺瘤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
许松欣  丁岩冰 《胃肠病学》2013,(10):619-621
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例患者纳入研究,31例(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与POI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肠镜检查被认为一种安全的检查。随着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日益普及,其相关并发症受到重视,其潜在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孔、出血。穿孔发生率相对低,但部分需转外科手术治疗,严重的危及生命。基于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穿孔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而避免手术治疗。现回顾我院近年来结肠镜诊治中并发穿孔采用钛夹治疗的13例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6年12月至2014年4月我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OR aspirin OR warfarin OR heparin)AN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ESD)AND (bleeding OR hemorrhage),共纳入22项回顾性研究。结果 无论是中断抗血栓药物(OR=2.01,95%CI 1.50~2.70,P<0.001)还是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OR=6.05,95%CI4.88~7.51,P<0.001)均与ESD术后出血显著相关。中断抗血栓药物与不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早期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7,95%CI 0.91~2.74,P=0.11),但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OR=2.57,95%CI1.95~3.39,P<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结直肠肿瘤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2月接受结直肠肿瘤ESD的199例患者.首先,对穿孔的发生率和临床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其次,对患者相关的变量(年龄、性别、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制剂服用史及合并症)、内镜下的相关变量(肿瘤大小、位置和形态)、手术相关变量(手术者的经验、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的药品)、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的平均大小为(15.9±10.6) mm.整体切除率为90.5%.20例(10.1%)患者发生了穿孔.16例(8.0%)患者保守治疗成功.肿瘤的类型(侧向发育型肿瘤)和位置(右半结肠)、内镜操作经验缺乏(〈50例)、未行黏膜下层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射与穿孔的高发生率相关(P〈0.05).结论 若是侧向发育型的肿瘤类型,ESD需更加谨慎及防止穿孔,进行长期黏膜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和结肠不同部位息肉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含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根据结肠息肉位置分为近端结肠组和远端结肠组。将胆囊息肉与其他已知的结肠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息肉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 有结肠息肉者2 811例,其中男1 668例,女1 143例,平均年龄47.3岁,171例(6.1%)有胆囊结石,459例(16.3%)有胆囊息肉,近端结肠息肉组受检者胆囊息肉发生率较高(21.7%,93/429)。胆囊息肉与近端结肠息肉独立相关,包括增生性息肉(OR=1.525,P=0.029)和腺瘤性息肉(OR=1.425,P=0.017)。胆囊息肉与远端结肠息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胆囊息肉与近端结肠息肉有关,故对有胆囊息肉者,建议行肠镜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ESD治疗的17例食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资料,CT、胃镜、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囊肿发生部位、起源层次、内部回声),手术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发生情况,术后疗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 17例食管囊肿患者中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9例(52.94%)、进食不畅1例(5.88%)、胸骨后不适1例(5.88%)、反酸嗳气3例(17.65%),无临床症状3例(17.65%),均为经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囊肿。超声内镜检查,16例病灶起源于食管黏膜下层,1例起源于黏膜固有层。CT检查5例表现为食管管壁局部增厚,1例表现为气管分叉水平下方奇静脉较粗,邻近食管受推压。17例患者均行内镜下ESD治疗,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病灶部位15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位于食管中段,1例位于食管上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例为囊肿,1例为血管瘤。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胃镜、胸部CT均未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