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患儿男 ,2岁。因左眼红肿伴疼痛 3d于 2 0 0 2年 4月16日入院。 3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红肿 ,伴疼痛 ,在外院静滴青霉素效果欠佳 ,症状加重 ,以“左眼蜂窝组织炎”收入我院。既往反复患中耳炎 ,1个月前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外院行乳突根治术。每次疫苗接种均发热。出生史无异常 ,家族史无特殊记载。入院查体 :体温 37 5℃ ,脉搏 10 4 /min ,呼吸 2 6 /min。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颈部触及数个黄豆大的肿大淋巴结 ,质软 ,压痛 ,咽部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左眼睑球结膜高度肿胀 ,结膜充血 ,结膜囊内大量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D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T1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TlDM并DKA患儿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hPBG及HbAl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非强化组FBG、2hPBG、HbA1c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升高,但未达正常范围;INS用量无明显减少;③两组治疗开始FBG、2hPBG、HbAlc、C-P/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INS用量强化组显著高于非强化组: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约是后者的8.6倍),两者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χ^2=6.50,P〈0.05。站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B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4.
1979~1984年在湖北西部进行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调查时发现湖北小豆螺和中国哈氏螺携带有肺吸虫幼虫,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2%(1/484)和0.32%(5/1558)。证实为斯氏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1型糖尿病 (T1DM)患儿生长障碍与甲状腺功能及皮质醇变化的关系。方法  1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30例 T1DM患儿 (T1DM组 )及 4 1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 )的 T3、T4 、TSH、FT3、FT4 及皮质醇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 Ab) ,并进行比较。2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3分析 T1DM患儿 TSH与生长速度 (GV)、皮质醇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T1DM组 T3、 T4 、 FT3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SH、皮质醇、 TG- Ab及 TM- Ab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 T1DM组 TSH、 TG- Ab及 TM- Ab异常率最高 ,但与其他指标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3T1DM组 TSH与 GV呈负相关(r=- 0 .4 14 ,P>0 .0 5 )。4 T1DM组皮质醇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 (r=0 .73,P<0 .0 5 )。结论  1T1DM患儿可并发桥本病。2 T1DM患儿生长障碍的部分原因与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皮质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性早熟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26日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实验组皮下注射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每天2次直至阴道开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阴道开放时间及性周期,测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卵巢黄体出现率、子宫壁厚度、黄体生成素(LH)浓度。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阴道开放及首次发情间期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随着青春期发育,各项观测指标均逐渐升高(P<0.05),在相同的性发育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与性发育阶段密切相关,提示KISS-1与GPR54基因在真性性早熟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胸壁振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胸壁振动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及呼吸(R)的变化,观察并分析排痰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儿治疗第3天,PaO2、PaCO2、SaO2、HR和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壁振动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药物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O2和SaO2达到正常范围。胸壁振动组吸痰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较药物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胸壁振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改善患儿通气、换气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湖北西部发现结膜吸吮线虫人体感染16例,经调查其保虫宿主家犬的自然感染率达64.7%。对其致病作用了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其致病性与感染虫体数目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关,并对其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证实其体表的形态结构亦与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T1DM)的诊断指标,对33例T1DM患儿(观察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胰岛素(INS),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并与3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除FPG,HbA1c显著升高外,C-P,INS,C-P/FPG,INS/F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C-P/FPG最明显。提示空腹C-肽,INS,C-P/FPG,INS/FPG测定对诊断儿童初发T1DM有重要价值;胰岛细胞自免疫抗体测定对诊断T1D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建立雌性大鼠性早熟模型。 【方法】 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实验Ⅰ组(性早熟青春早期组),实验Ⅱ组(性早熟青春中期组),对照Ⅰ组(正常青春前期组),对照Ⅱ组(正常青春早期组),对照Ⅲ组(正常青春中期组),实验组皮下注射N-甲基-D,L-天冬氨酸(NM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阴道开放时间及性周期,测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卵巢黄体出现率、子宫壁厚度、黄体生成素浓度。 【结果】 实验组大鼠阴道开放及首次发情间期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实验组各项指标较对照Ⅰ组有显著差异,实验Ⅰ组较对照Ⅱ组、实验Ⅱ组较对照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可以使雌性大鼠正常的性发育提前,建立性早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