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8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脑血管狭窄筛查模型。 方法 在体检者中选取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1 118例脑血管狭窄阴性者,在体检者中经MRA检查高度怀疑有脑血管狭窄并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将1 118例脑血管狭窄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将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通过描述脑血管狭窄部位的分布特点,进而使用经济廉价的常规检查指标在男女中构建脑血管狭窄Logistic筛查模型,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结果 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中,男性有985例,女性有344例。调整年龄后的脑血管狭窄Logistic筛查模型中,男性共纳入8个变量:年龄、谷草转氨酶、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值、高血压、吸烟和饮酒,女性共纳入5个变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值和高血压。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高血压和中性粒细胞值为男女共同纳入的变量。AUC男女分别为0.927和0.888,经十折交叉验证后AUC男女分别为0.928和0.885。 结论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筛查能力,可用来识别脑血管狭窄高风险个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睡眠性状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和芬兰生物银行数据(FinnGen),选择相互独立且与睡眠性状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法(MR-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稳健的调整轮廓评分法、MR多效性残差和与异质性法(MR-PRESSO)等MR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睡眠性状与IBS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 MR-IVW结果显示,过短睡眠和失眠分别导致IBS发病风险增高147%(OR=2.47, 95%CI: 1.13~5.41 )和18%(OR=1.18, 95%CI: 1.14~1.22 ),早起型睡眠习惯会导致IBS发病风险降低12%(OR=0.88, 95%CI: 0.84~0.92 )。外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仅失眠与IBS发病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变量MR方法校正相关协变量后,失眠与IBS的关联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过短睡眠和失眠会增加IB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及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蚌埠市某三级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1~2012年收集的29556例体检资料,按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统计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结果: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2.76%,男性为15.35%,女性为4.8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随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蚌埠地区铁路职工男性是患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与其他城市人口比较,蚌埠地区铁路职工高尿酸血症总体检出率较高;估计可能该群体长期饮酒、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长期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女性的发病率大多集中在50~59岁年龄段,这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显著下降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能力,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方法病例组为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62例健康个体,收集他们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然后用随机森林对数据进行分类,用OOB误差率估计、五折交叉验证评价分类效果,借助随机森林中变量重要性评分(VIM)获得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随机森林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分类效果较好。病例组错分率为4.0%,对照组错分率为1.6%。OOB误差率估计为2.68%,五折交叉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9,并根据VIM筛选出15个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论将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筛选出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代谢物,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深入了解我市MSM活跃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效率和高危行为特点及HIV感染状况,进一步探索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感染率。[方法]选择在青岛市居住6个月以上经常在青岛市MSM活跃的酒吧、公园、公厕等场所活动的曾经与另一位男性发生过性行为(包括口交、肛交)的18岁及以上的MSM,通过宣传教育、外展服务、同伴教育等对其开展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他们进行基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特点调查。于干预前调查的同时对MSM进行HI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调查216人,干预后调查199人。干预前后被调查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基本一致。年龄21~30岁为主,干预前后分别占68.06%、66.33%;大专以上学历占多数(分别占67.13%和65.83%),性取向以同性恋者较多(分别占56.94%和59.80%),多数人未婚(分别占71.30%和69.85%);第一次性行为多在20岁左右[干预前后平均年龄分别为(20.46±4.27)岁和(20.52±3.05)岁],第一次性行为对象以男性者居多(73.15%、79.90%)。存在多性伴及买性或卖性现象,也有相当比例的MSM同时与女性保持性关系(25.46%、20.10%)。目标人群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59.05%,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使用率为45.27%,近6个月口交安全套使用率为13.40%,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2.73%;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7.02%,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使用率为63.83%,近6个月口交安全套使用率为31.58%,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7.5%。干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干预后目标人群的不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识知晓率及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HIV的  相似文献   
7.
疾病空间分布状态的负二项分布概率生成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疾病分析中,疾病空间分布状态是描述疾病空间分布的特征量。通常用概率模型来表征疾病空间分布状态,其中,负二项分布概率模型是描述疾病空间聚集性的常用模型〔1,2〕。但是,通常的建模方法是根据疾病的空间分布资料拟合负二项分布概率模型,并根据拟合优度确定疾病空间分布状态是否符合负二项分布,然后再用负二项分布的有关参数解释疾病空间分布特征。这种建模方法不符合疾病空间分布模型的建模原则,也不利于模型流行病学含义的解释。正确的建模方法是:必须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假设,在所提出的假设下,建立疾病空间分布模型,再用所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年和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特征,探讨山东省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接种的预防效果。方法 在一定模型假定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设置合理参数,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迭代滤波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 2012年和2014年托幼及学生人群基础再生数(R0)分别为4.49(95%CI:4.30~4.67)和2.50(95%CI:2.38~2.61)。结论 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腮腺炎传播过程;山东省实行2剂MuCV能够有效降低腮腺炎在人群中的传播;托幼和学生是实现腮腺炎进一步控制的重要人群,应进一步提高2剂次MuCV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体检者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糖尿病者16 715人,随机选取70%体检者为训练组,用于建立Cox预测模型,逐步选择法进行变量选择,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根据预后指数制定风险分级;剩余30%的体检者为校验组,对模型进行组外验证,再次评价模型效果。 结果 观察期间共新发生2型糖尿病858例,发病密度为15.14‰。最终纳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否患高血压以及白细胞自然对数;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 0.732~0.752),校验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 0.748~0.772)。 结论 建立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在体检者中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建立回顾性队列。队列人群为2005~2010年期间体检3次及以上并且在首次体检无CKD者。应用t检验、 χ2检验比较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的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估计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CKD的累计发病率,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其差异。单因素Cox用于探索CKD发生风险与相关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化指标等的关系,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NAFLD与CKD的关联。 结果 研究队列包含10 775人,共随访34 878人年(平均3.24±0.99年/人)。研究期间,CKD共发生1 068例,发病密度为30.62/1 000人年。基线有NAFLD组CKD的累计发病率显著高于无NAFLD组(22.76% vs 12.07%, 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代谢综合征及有无冠心病病史后,HR值为1.20(95% CI:1.05~1.38,P=0.01)。 结论 调整多种已知的CKD危险因素后,NAFLD与CKD发病的关系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NAFLD为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对CK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