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CTR)注册的特殊人群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我国开展特殊人群高血压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hiCTR数据库(截至2019年08月31日,试验注册状态不限),搜集所有关于特殊人群高血压的临床试验,从试验的一般特征、研究疾病、研究类型、干预措施、主要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ChiCTR注册的特殊人群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64个,近3年注册试验数为41个(64.1%)。46个(71.9%)试验的注册状态为预注册。注册作者所在单位主要为高校或医疗机构(61个,95.3%),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河北6省/市的试验注册数量占总数的60.9%。研究疾病病种以老年高血压、高血压脑卒中为主,占总数的50%。37个(57.8%)临床试验为干预性研究,其中21个(56.7%)临床试验采用药物干预。血压、血糖、心脑血管事件、血脂、头颅MRI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为使用频次较高的结局指标,共占总频次的58.5%。其中大部分血压测量未注明采用何种测量方式(22次,64.7%)。结论 ChiCTR注册的特殊人群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数量呈递增趋势,但存在地区不均衡性。老年高血压的药物干预相关临床试验为研究热点。但大部分试验血压测量未注明测量方式,部分研究者注册不及时,建议研究者进一步加强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年龄18岁,体重38 kg.主诉:出生后体检即发现心脏杂音,伴口唇、指趾甲床紫绀,平路行走10 min余需蹲踞.查体:体温36.8℃,脉率118次/min,呼吸频率16次/min,BP 94/65 mm Hg(1mm Hg= 0.133 kPa),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 cm,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界不大,HR 118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关闭音稍弱,可见杵状指趾,周围血管征阴性.心脏彩超示: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主动脉骑跨、右室壁增厚、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增宽及三尖瓣关闭不全.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骨科中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对此类损伤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效率.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49例血管损伤患者,其中隐匿性血管损伤50例(7.7%),男42例,女8例;年龄13~66岁,平均34.0岁.血管损伤类型:静脉损伤1例,动脉损伤4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7例.根据张英泽等提出的肢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A型14例,B型20例,C型16例.初始损伤至诊断时间平均为43.4 d(2~337 d),表现为肢体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出血、神绛受压等征象.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17例,CT血管造影7例,X线血管造影25例.手术治疗43例,包括血管修补、直接吻合、自体静脉移植、结扎及截肢,其中2例术后行血液滤过治疗;内科治疗3例;介入栓塞治疗4例.结果 4例患者截肢后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余46例患者出院时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均恢复正常,远端动脉搏动存在,平均随访6.7个月(1~42个月),患肢血运良好.结论临床工作中的隐匿性血管损伤并非少见,其临床表现具有延迟出现、多种多样及不典型的特点.诊断方法应优先选择血管造影.治疗以手术为主,酌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血液滤过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idious vascular injuries in orthopaedic cases.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3 and October 2010, we treated 649 cases of orthopedic and vascular injuries, 50 (7. 7% ) of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insidious injuries. They were 42 men and 8 women, aged from 13 to 66 years (average, 34. 0 years). The insidious injury affected the vein in one case, the artery in 42 cases and both in 7 cases. The vascular injuries were categorized as type A (14 cases), type B (20 cases) and type C (1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proposed by Zhang Ying-ze. The diagnoses were made after an average of 43. 4 days from primary injur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17 cases, CT angiography in 7 and X-ray angiography in 25.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limb ischemia, compartment syndrome, hematoma or pseudoaneurysm, hemorrhage and nerve entrapment. Forty-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 variety of surgical options, such as angiorrhaphy, anastomosis, transplantation of autogenous venous graft, ligation and amputation. Among them, hemofiltration was performed in 2 cases as adjuvant therapy.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4 cases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the other 3. Results Forty-six patients had their limbs salvaged, with normal temperature and color of the skin and existence of distal arterial pulses at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The other 4 patients had to sustain amputation. An average follow-up of 6. 7 months (from one to 42 months) revealed that all the affected limbs regained normal blood circulation. Conclusions The insidious presentations and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ke diagnosis of insidious vascular injury very difficult. We recommend angiography as the first step in diagnosis. Surgical approach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treatment choice, and hemopurification can be used as adjuvant therapy if necessary. In some case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may be faster and safer.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6例晚期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术期免疫抑制剂采用赛尼哌诱导方案。维持治疗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方案,术后保持低水平的中心静脉压。随访23~30个月,平均(25.6+4.2)个月。结果6例受者均存活。1例因牙髓感染并发败血症致胸部伤口延期愈合.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脑疝形成行开颅手术。所有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受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适当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合理应用强心利尿,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和重视受者的个体化治疗是防治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欢迎,它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尤其是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因留置时间相对较长,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痛苦,减少静脉损伤和降低导管感染机率,便于病儿活动及搬动,同时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患者在抗心衰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将ACEI/ARB替换为LCZ696治疗,平均观察(9.3±3.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eGFR及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 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躯体、情绪、其他领域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诊室日间收缩压和家庭自测夜间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1),eGF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换用LCZ696能明显改善NYHA分级、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降低NT-ProBNP,对血钾无明显影响。符合适应症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33例,右心房黏液瘤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切除。同期行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成形2例及三尖瓣成形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无体肺循环栓塞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31例,随访9个月-8年,均无复发、远处种植转移及相关并发症。结论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诊断。手术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部分患者术后易复发,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调查表对1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4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有75例(48.7%)患有抑郁症。其中实体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9.3%(70/14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1.7%(5/12)。抑郁发生与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性别、患者自我健康关注度以及日常锻炼习惯等因素无关,而老龄、晚期、慢性癌痛及一般体力状况较差等相关因素群体的抑郁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较高。对于具有老龄、晚期、伴有慢性癌痛及一般体力较差等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肿瘤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服务,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母婴健康及产后访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解高标准、高要求下社区产妇对产后访视护理的具体需求,为调整完善社区产后访视护理内容提供一定的依据,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社区产妇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ICU治疗的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12次床边MARS治疗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MARS治疗4 h后患者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MARS可改善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