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脑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308例经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无脑动脉狭窄组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率(5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35.12%),比较脑动脉存在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GLU、TG、TC、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脑动脉狭窄均相关,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痴呆的发生相关,可能与其作为凝血和炎性因子有关。文中拟探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FIB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之间的关系,为V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符合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型(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患者246例,测定血浆FIB水平。将患者分为高FIB组(FIB≥3.0g/L,84例)和正常组(FIB〈3.0g/L,162例),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随访1年半时间,观察患者是否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结果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失访,64例患者进展为VaD;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血浆FI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01);高FIB水平是VaD的危险因素之一(OR=2.152,95%CI=1.266~3.658)。结论血浆FIB水平与V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呈显著相关,血浆高FIB水平增加V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spatial hemispheric brain symmetry index, sBSI)与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后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病例组)和1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16导联脑电图常规检查,计算出脑电图sBSI。病例均为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MCA狭窄或闭塞。再将病例组分为有明显侧支循环代偿组和无明显代偿组两组,观察脑电图sBSI与MCA狭窄或闭塞后有无侧支代偿的关系。结果:lO例MCA闭塞病变患者中8例有明显侧支代偿。15例MCA重度狭窄患者中5例具有明显侧支代偿。病例组sBSI(0.078±0.025)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sBSI(0.058±0.010),P=0.004;有侧支代偿病例组的脑电图sBSI(0.068±0.009)明显小于无侧支的病例组sBSI(0.092±0.032),P=0.011。结论:脑电图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其sBSI在评估MCA狭窄或闭塞后侧支代偿状态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架成形术的7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6处病变,狭窄率≥50%),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和经治疗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96.1%(73/76),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9±8)%下降至(9±7)%。围手术期脑部并发症发生率11.8%(9/76),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穿支闭塞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动脉夹层2例。所有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理,多数患者只遗留轻微症状。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效果确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严格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良好的操作技能对于预防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合理处理,可以避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标准的V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巴曲酶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8和第12周隔日给予巴曲酶静脉滴注(5U巴曲酶加入250ml等渗盐水),1次/d,4次/周。所有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13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①巴曲酶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6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第8、12及16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②巴曲酶组第1周治疗前、后FIB分别为(3.50±0.59)、(1.95±0.43)g/L、第8周治疗前、后分别为(3.22±0.54)、(2.18±0.46)g/L,第12周治疗前、后分别为(2.75±O.41)、(2.40±0.41)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第1、8、12周FIB分别为(3.39±O.61)、(3.30±0.59)、(3.24±0.5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巴曲酶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脑梗死复发(P〉0.05)。巴曲酶组未发生药物过敏,颅内、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巴曲酶有助于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胰岛紊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成成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均有密切关系.文章简要回顾了代谢综合征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概述了控制代谢综合征对预防和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76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与尼麦角林片,对照组加用尼麦角林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MMSE、WMS、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MSE、WMS评分均升高,ADL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WMS、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2%)明显高于对照组(60%)。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麦角林对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的22例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比较两者间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19例患者成功再通血管(mTICI血流分级3级或2b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良好率为36.4%,病死3例(13.6%)。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基线NIHSS评分更低(Z=-2.911,P=0.004),发病至到院时间更短(Z=-2.458,P=0.01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快(Z=-2.321,P=0.020);术后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血栓逃逸、对比剂滞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大面积脑梗死均为预后不良患者(P=0.006);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ABAO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ADAPT治疗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Aβ(1-40)、Aβ(1-4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4例,将其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依达拉奉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日,每日2次,共治疗14天;对照组不使用依达拉奉,其他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抽取静脉血进行Aβ(1-40)、Aβ(1-42)水平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依达拉奉组血清Aβ(1-40)为1.87±0.39.对照组血清Aβ(1—40)为1.83±0.4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91)。治疗前依达拉奉组血清Aβ(1-42)为1.43±0.26,对照组血清Aβ(1—42)为1.45±0.29(P=0.675),治疗后3、6W,依达拉奉组Aβ(1-40)水平逐步降低(1.79±0.35VS1.34±0.21,P〈0.05)。依达拉奉组Aβ(1—42)于治疗后3W升高(1.61±0.32,P〈0.05)。对照组Aβ(1-40)和Aβ(1—42)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前两组Aβ(1-40)/Aβ(1-42)比率无差异(依达拉奉组1.365,对照组1.314,P=0.582),治疗后3、6W依达拉奉组Aβ(1-40)/Aβ(1-42)比率逐步降低(1.17,0.89),对照组Aβ(1-40)/Aβ(1-42)比率于治疗后3W明显增高(1.58,P=0.048),其后下降,但仍大于治疗前水平。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血清Aβ(1-40)水平,降低血清Aβ(1—40)/Aβ(1-42)比率。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S)主要包括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血脂异常、促凝血状态、高尿酸血症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等多种代谢异常,其单一组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本身就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当它们联合作用时更易对脑血管病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脑梗死合并MS患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试验(TOAST)分型及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情况,为临床上对该群体患者脑梗死类型、颈动脉狭窄情况的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