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脑血流图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超  罗祖明 《四川医学》1990,11(6):345-346
1989年2月至1989年7月,我们观察了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7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个体的脑血流图改变,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病例与方法 1.受检对象 (1) 疾病组;142例,其中男111例,女31例,年龄45~79岁,平均60.2±6.7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脑动脉硬化症组(简称A组),72例:可疑脑动脉硬化症组(简称B组),70例。所有患者符合“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部分病例经颅脑CT扫描,排除了其他脑的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血流图改变,并以7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结果发现疾病组与对照组间脑血流图的异常率和积分间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流图改变与眼底动脉硬化征间无明显关系。认为脑血流图,包括硝酸甘油含化试验不宜作脑动脉硬文症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择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72例,可疑脑动脉硬化症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70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43项临床和辅助检查指标,最后选取15个变量进行logistic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Y_a和Y_c。经研究对象的回代检验,其诊断符合率为100%。另选34例受检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检验,发现所建立的判别式有很高的敏感性(96.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及准确性(97.1%)。作者认为判别式Y_a和Y_c用于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切实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收集本院61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临床麻醉资料,统计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的结果及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应用、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回顾分析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技术对麻醉管理的影响。结果:61例患者除1例在血小板分离采集过程中发生室颤抢救而中止采集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采集过程,平均处理全血(2 265±386)m L,采集血小板(230±52)m L,分离血浆(926±152)m L、红细胞悬液(592±124)m L。分离采集过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低血压(65.6%)、心动过速(23%)、心动过缓(9.8%)等,除1例因严重低血压诱发室颤(抢救成功)外,其余均为短暂性出现或处理后迅速好转,血管活性药总使用率43.5%。术后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率改变,麻醉管理需密切监测和综合调控血流动力学状态,以维持循环稳定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