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翠婵  龚兰  王融  黄泳军 《现代医院》2010,10(12):29-30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APCR)与急性脑梗死(C I)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9例急性C I患者(急性期36例、恢复期33例)和39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浆PC活性、APCR阳性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 I组患者血浆PC活性(98.27±37.35)%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8±2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I组患者APCR的阳性率(21.74%),与对照组(5.1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 I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APCR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 I急性期组患者血浆PC活性(91.62±34.52)%明显低于恢复期组(105.53±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蛋白C活性、APCR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水相中制备碲纳米片(Te NSs),并研究其在体外环境下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液相剥离技术制备Te NSs,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通过CCK-8实验、倒置显微镜以及Calcein/PI荧光染色等手段考察Te NSs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Te NSs,TEM图像显示该纳米片的横向尺寸约为100 nm,AFM结果表明其厚度小于20 nm。细胞实验表明,Te NSs能够诱导HL-60细胞凋亡;0.81 g/L Te NSs与HL-60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致死率高达85.26%。结论:Te NS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能够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展现了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在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中表现出较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  杜东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831-1831,1834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CT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经颅内CT及DSA证实颅内小动脉瘤12例(60%)、高血压动脉硬化4例(20%)、动静脉、畸形破裂4例(20%)。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诊断截断值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9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夫妇,经基因诊断确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236例,正常对照273例,分别进行MCV测定,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其地贫筛查截断值,并以确定的截断值分析MCV在地贫初筛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产前地贫筛查McV的截断值为小于74.9fL,此截断值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8%和95.2%.结论:以MCV<74.9fL作为截断值对产前地贫初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间歇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间歇疗法与常规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间歇疗法组(间歇组)(每8周内停药1周)和常规疗法组(单规组)各12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 Qd治疗2年。结果(1)2组脑卒中再发率无明显差异;(2)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3)间歇组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司匹林间歇疗法较常规疗法能有效减低了长期治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40例孕妇MCV/RDW的调查分析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10150)王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诊断技术和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准确的实验数据和参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elvolumeDis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95例,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松龄血脉康胶囊有显著降压作用,总有效率为88.4%,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适合于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融 《四川医学》2009,30(10):1623-162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d),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降低;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204例病例组,观察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对糖尿病患者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阿司匹林抵抗(AR)或氯吡格雷抵抗(CR)的检出率增高;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对以ADP、COL、AA为诱导剂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其影响不同;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 h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易重新出现CR.结论 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糖尿病疾病、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较单一的ADP更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