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变化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为类鼻疽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三亚地区2013-2017年类鼻疽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发病的降水量、风速、气温3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类鼻疽患者123例,平均年龄51.20岁,41~60岁组患者占53.66%。男性多于女性,占81.30%。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79例(64.23%),肺炎64例(52.03%)。7-10月为高峰期,其病例数占全年的66.67%。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风速等均有显著相关(r=0.765,P=0.004;r=0.614,P=0.03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性((r=0.358,P=0.25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P=0.001)。结论三亚地区气候因素是类鼻疽发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降水量与发病数呈正相关,类鼻疽在降水量大的月份易流行,风速大加速类鼻疽的传播。三亚地区全年气温波动较小,与发病数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调查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类鼻疽监测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可疑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类鼻疽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和染色镜检对临床分离的类鼻疽进行鉴定。采用HGDI分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用MLVA_4方法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并构建MST(最小生成树)揭示菌株的起源进化特征。同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64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中,有66%(109/164)的菌株分布于海南省的三亚、东方和乐东等西南沿海地区。MLVA_4方法对菌株具有极高的分辨力,HGDI为0.988 7。4个分型位点的多态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0.913 0(L933),0.832 2(L2341),0.823 7(L1788)和0.809 6(L389)。164株类鼻疽聚为97个MLVA_4基因型(GT1~97),其中33个为共享基因型表明该类基因型的菌株间可能有潜在的流行病学关联。另外64个为单一基因型且每株菌代表一个独特的基因型,表明该地区多于39%的类鼻疽具有零星或散发的流行特征。在33个共享基因型中,14个共享基因型(GT6、16、18、22、33、39、41、49、50、51、58、61、85和92)由来自相同地区分离的菌株构成,证实了该地区类鼻疽呈现由多个共同传染源引发的多点流行的特征; 另外,有28个共享基因型(除GT6、41、58、61和92外其他所有共享基因型)分别由2-5个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构成,揭示了该地区类鼻疽可能存在由多个共同传染源引发的多地交叉感染,33个共享基因型包括100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聚类率为61.0%(100/164),所有共享基因型的菌株都来自2-5个不同地区,提示类鼻疽在海南省多个地区均有流行。基于MLVA_4数据的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分析结果表明164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可分为2个地理集群,定安县的菌株是海南省类鼻疽的潜在祖先。164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5岁,男女比例为5.3∶1。农民患者最多,占比81.7%(134/164)。有1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结论 海南省类鼻疽病流行趋于严重。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南沿海市县,但菌株可能起源于北部的定安县,加强类鼻疽监测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青瓜、生菜幼苗中的定植情况。  方法  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保存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47、BP56、BP66分别感染青瓜、生菜无菌幼苗根部和叶片,从被感染幼苗根部与叶片的研磨液中分离该菌。 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检测被感染第1、3、5、7天的幼苗叶片中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增殖情况,绘制增殖曲线。 通过透射电镜对幼苗叶片中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定位。  结果  从被感染的青瓜、生菜幼苗中分离到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而且该菌可以在幼苗中增殖,菌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 通过透射电镜在青瓜、生菜幼苗叶片中也观察到了该菌定植。  结论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可以在一些生食类蔬菜(青瓜、生菜)幼苗中定植,为探究其新的感染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结合纳米生物传感器(LFB)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快速方法,为临床检测提供依据。  方法   针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基因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方法,通过纳米生物传感判断结果,并应用临床样本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LAMP-LFB检测的最佳扩增条件为67 ℃反应40 min,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纯培养物DNA灵敏度达到100 fg,对258株菌株进行检测,包括227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31株非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特异性为100%。 应用于46个临床样本检测时,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相比,达到100%的诊断准确率。 LAMP-LFB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 h内完成,包括15 min DNA制备,40 min LAMP扩增,2 min的LFB结果判读。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AMP-LFB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可作为类鼻疽基础、现场和临床实验室诊断的潜在工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来源的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特征,为临床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对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46、P78、P79和P96)进行亚种、荚膜、脂多糖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以及毒力等分子特征分析,并分析其与全球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ST)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及基于K-B法进行菌株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 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multocida亚种、荚膜血清A型和脂多糖L1型。菌株P46为ST20型,P78和P79同为ST7型,P96为1种新的ST型(ST429)。4株菌均含有fimA、hsf-2、pfhA、hgbA、hgbB、exbBDtonB、sodC、sodA、oma87、ompH、nanB和nanH 12种毒力基因,不含有ptfA和toxA毒力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提示本研究菌株与大洋洲的ST型聚集在一起。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均敏感,对红霉素均耐药。结论 临床中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不同方案培养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快速生长型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 从而为海水来源的细菌样本分离以及海洋源病原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分类设计原则, 在2021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海南岛东北部沿岸6个地点的表层海水进行收集采样。然后, 使用传统沙门菌、弧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放线菌以及通用海洋细菌培养方案进行细菌的富集培养。之后, 使用16S rDNA一代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鉴定细菌物种分类。结果 5种方案共培养到了1 151株快速生长型可培养细菌, 可鉴定为66个属, 213个种。在不同培养方案中, 芽孢杆菌(Bacillus)和克雷伯菌(Klebsiella)具有广泛的鉴别优势, 并且数量排名前列。方案1的优势属为埃希菌(Escherichia)、克雷伯菌(Klebsiella)以及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在实验已论证的病原菌中, 方案1的优势检出菌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数量分别为37株和29株, 独特检出菌为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