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3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研究进展 --内分泌代谢疾病(2)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文胜  潘长玉 《新医学》2003,34(3):193-194
1引言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危害心血管系统。1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在并发肾脏病变后出现,2型糖尿病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在糖尿病发病之前、之时或之后出现。积极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流行病学新近的数个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和发达国家接近,达到4%,总人数为全球各国中的第二,仅次于印度,而高于美国。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高达11.1%。在发达国家,糖尿病人群约有30%~50%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氨基导眠能(aminoglutethimide,AG)系在六十年代初合成并用于治疗癫痫,后发现此药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作用而用于柯兴综合征的治疗。为了研究AG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我们检测了柯兴病、单纯肥胖(肥胖)、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垂低)患者和正常人在服固定剂量AG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 (FFA)、胰岛素 (Ins)、葡萄糖 (Glu)及其共同作用时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影响。 方法 用MTT法测定经FFA、Ins、Glu处理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力 ,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 (annexinV GFP /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或死亡率。 结果  (1)生理浓度 (10 0 μmol/L)的软脂酸 (PA)作用于细胞 72h ,与空白对照组 (对照组 )相比 ,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了 (18 7± 5 8)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高浓度的Ins (5 0U/L)可使细胞生存率增加 (36 8± 4 6 )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 5 0U/LIns 40 0μmol/LPA组细胞的生存率较 4 0 0 μmol/LPA组增加 (2 8± 3 2 ) % (P <0 0 5 )。 (4 ) 2 2 2mmol/LGlu 40 0 μmol/LPA组细胞生存率较PA组减少了 (2 1± 7 2 ) % (P <0 0 5 )。 (5 ) 2 2 2mmol/LGlu 40 0 μmol/LPA 5 0U/LIns组生存率较 2 2 2mmol/LGlu 40 0 μmol/LPA组增加了 (17 6±2 3) % (P <0 0 5 )。 (6 )Glu致VEC的损伤以引起细胞凋亡为主 ,而FFA以引起细胞非凋亡性的死亡为主。 结论 PA对血管VEC的毒性作用远远大于Glu ,Ins本身对血管VEC有保护作用 ,Glu可加重PA对VEC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 β 细胞特异的自身免疫破坏 ,使胰岛素的产生减少所造成的。目的在于进行胰岛素替代的基因治疗战略目前主要有 :①刺激 β 细胞生长 ;②诱导 β 细胞分化和再生 ;③移植基因工程改造的胰岛或 β 细胞 ;④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非 β 细胞产生胰岛素。对于 1型糖尿病 ,由于 β 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作用持续存在 ,依赖于 β 细胞的增殖和再生的治疗方法可能效果有限。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岛素基因转入非 β 细胞 ,发展 β 细胞替代物 ,可避免 β 细胞特异的自免疫攻击。以非 β 细胞为靶细胞的胰岛素基因治疗应很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仅显示60分钟时高血糖(1hHG)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连续7年在我院门诊行糖尿病(DM)普查时行OGTT的老年男性人群中空腹和服糖后2h血糖正常、仅服糖后1h血糖≥11.1mmol/L(OGTT-1hHG)的189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相关病史、BMI、血脂等检测指标)和每1~2年复查OGTT的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诊中,由OGTT-1hHG转为DM者19例(10.1%),转为糖耐最低减(IGT)者78例(41.3%),转为正常糖耐量(NGT)者2例(1.1%),保持OGTT-1hHG状态者90例(47.6%)。较同期检出IGT转为DM(21.1%)者比率低(x^2=13.05,P〈0.01),转为NGT者(0.4%)比例略高(x^2=2.46,P〉o.05)。OGTT-1hHG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05),与IGT组相似。结论OGTT-1h高血糖作为OGTT异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糖代谢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约1/2将转为DM或IGT,也具有较多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应该关注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优降糖是否具有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本文对11例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NIDDM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治疗观察。优降糖每天2.5~15mg。结果显示优降糖治疗前、治疗2、4、6月时血小板粘附力分别为40.34±2.48(M±SE,,下同)、31.02±3.01、24.97±1.88、26.64±1.64%,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力OD下降最大值分别为6.84±0.44、4.72±0.43、4.97±0.48、4.79±0.34cm,此二项指标在治疗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2、4、6月时空腹、餐后1和2小时血糖以及HbA_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空腹、餐后1和2小时胰岛素水平比治疗前稍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全球共识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一、供临床使用的代谢综合征全球定义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征新定义:根据IDF新定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将某一个体定义为患有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欧洲女性≥80cm,其他人种有各自特定的数值)加上以下4个因素中的任意2项,(1)甘油三酯(TG)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黄酸改善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和糖尿病组(DM,n=40).NC组以基础饲料喂养,DM组以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ms/kg),其中30只成模大鼠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后者即开始大黄酸灌胃(100 mg·kg-1·d-1),灌胃11周后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结果 实验结束时,测得DM-C组FBG[(22.57±3.23 vs 7.11±1.44)mmoL/L,P<0.01]、TG[(0.89±0.29 vs 0.58±0.17)mmoL/L,P<0.01]、HbA1C[(12.49±1.96 138 8.36±0.84)%,P<0.01]、GSP[(57.29±4.14 vs13.43±2.70)μmol/L,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65±0.133 vs 1.233±0.159)μg/L,P<0.05]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C组肝重指数亦明显高于NC组(0.032±0.004 vs 0.024±0.002,P<0.01),FINS与NC组无明显差别,ISI较NC组下降明显[In(ISI),-5.46±0.61 vs -4.81±0.75,P<0.05],HOMA-IR较NC组升高[In(HOMA-IR),2.34±0.64 vs 1.70±0.78,P<0.05].DM-C组肝脏PPARγ [11 131.7(5 723.1-18 979.4) 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和GLUT-2(0.98±0.35vs 1.29±0.27,P<0.05)表达较NC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M-T组大鼠的FBG[(15.94±3.16)mmol/L]、HbA1C[(10.51±1.74)%]和GSP[(47.31±6.09)μmol/L]、In(HOMA-IR)(1.86±0.30)等较DM-C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n(ISI)(-4.97±0.29)较DM-C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PPARγ/[35 156.3(24 554.3-86 660.9)],GLUT-2(1.55±0.55)蛋白表达水平较DM-C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大黄酸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HbA1C及GSP、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PARγ、GLUT-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男性Graves病患者唾液睾酮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20例男性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的唾液睾酮及血清中几种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与年龄、性别相配对的20例健康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唾液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显著上升,与血T_3、T_4的变化呈负相关;治疗前血总睾酮、雌二醇、LH及FSH显著高于正常,治疗2个月后除雌二醇外均随T_3、T_4的下降而下降。本文结果支持唾液睾酮不受SHBG的影响,提示Graves病患者游离睾酮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记录878例ACS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所有测得的血糖结果.(1)将878例ACS患者患者分为生存组和住院期间死亡组,组间比较临床情况.(2)全部患者按照其住院期间血糖平均值和标准差各自分为四组(四分位法),组间比较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以基线指标、血糖控制指标为自变量,住院期间死亡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对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显著影响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1)生存组与死亡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2)全部患者按随血糖变异性分组时,随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组间差异明显.按照平均血糖分组时,结果同上.(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变异性升高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和血糖水平均与近期预后不良相联系.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和对血糖稳定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