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部分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通过腹腔镜或内镜手术获得治愈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应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重视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外科治疗方式。未来,应加强微创外科治疗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并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食管冒结合部腺痛微创外科治疗的安伞件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标准(Mandard-TRG、Becker-TRG及JGCA-TRG)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新辅助治疗及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Mandard-TRG、Becker-TRG及JGCA-TRG对术后组织标本进行重新评价,分析各肿瘤退缩分级标准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98例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46例。三种TRG标准划分的不同肿瘤退缩分级间肿瘤直径、ypT、ypN、脉管浸润、神经侵犯的构成比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不同Becker分级或JGCA分级之间的O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p=0.035),而不同Mandard分级之间的OS差异不显著(p=0.146)。进一步比较Becker 1a-2级和Becker 3级患者的生存情况,Becker 1a-2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Becker 3级患者(p=0.002),JGCA 2-3级患者的预后亦显著优于JGCA 0-1b级患者(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三种肿瘤退缩分级均非新辅助治疗后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三种分级预测5年生存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0.624和0.611。结论 Becker-TRG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胃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略优于JGCA-TRG和Mandard-TRG,仍需探索更加全面精准的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间质瘤3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5—2006年间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最常见于十二指肠降部60%(18/30),其次为水平部20%(6/ 30),球部10%(3/30),升部10%(3/30)。肿瘤以恶性多见,占76.7%(23/30),交界性13.3(4/30),良性10%(3/30)。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型多见,占73.3%(22/30),混合型次之,占23.3%(7/30),上皮细胞型少见,占3.3%(1/3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黑便多见,占40%(12/30),其次为腹痛30%(10/30)、饱胀13.3%(7/30)、贫血20%(6/30)。诊断方法的选择依次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内镜超声及CT。3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治疗,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3例为降部肿瘤,2例为横部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均无淋巴结转移;5例降部和2例球部肿瘤行肿瘤及十二指肠壁局部切除术,4例水平部和3例升部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另有1例球部肿瘤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随访15个月~9年,其中24例获得完整随访,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7.5%。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以恶性者多见,其局部侵袭性不如消化道癌,淋巴结转移少见,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上腹部增强CT、胃肠道钡剂造影、胃镜以及内镜超声检查,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方法Western印迹检测肠型胃癌细胞系(N87)和弥漫型胃癌细胞系(AGS)中Snail和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将糖原合酶激酶.3B(GSK-3B)质粒转染胃癌细胞系,检测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收集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7例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Snail在N87中低表达,在AGS中高表达;E-cadherin表达与Snail相反。转染GSK-3B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使用不同浓度的GSK-3B抑制剂氯化锂处理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1)。21例肠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16例,高表达5例;56例弥漫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21例,高表达35例;肠型胃癌中Snail表达明显弱于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ail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是一种潜在的确定胃癌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全腹腔镜下吻合已成为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的常规方式[1, 2, 3, 4]。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在各种腔内吻合中已成为主流。然而, 目前不少文献报道的腔内食管空肠吻合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辅助切口吻合[1, 5]。因此, 如何安全、便捷地完成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仍是当前的临床热点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腔镜下Overlap吻合的吻合质量、防治术中术后吻合并发症, 笔者团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的确定,以及胃癌精准外科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胃癌手术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个体化和精准化胃癌外科治疗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有效、精准、微创始终是胃癌外科医师需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帮助年轻医师更好的成长,本文总结胃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间质瘤18例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5-2004年间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黑便者7例,腹痛6例,饱胀5例,贫血3例。分别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内镜超声及CT诊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3例,水平部2例,球部2例,升部1例;肿瘤直径2.0-9.0(平均4.8)cm。肿瘤恶性15例(83.3%),交界性2例(11.1%),良性1例(5.6%);梭形细胞型14例,混合型3例,上皮细胞型1例。9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无淋巴结转移;4例十二指肠降部和1例球部肿瘤者行肿瘤及十二指肠壁局部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和1例升部肿瘤者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另有1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者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15例术后获得17个月至8年的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6.7%。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监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在GIST转移复发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州.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1例原发GIST患者、18例转移复发患者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VEGF含量。结果原发GIST患者术前血浆VEGF水平[(145.31±45.58)ng/L]和转移复发患者血浆VEGF水平[(145.72±52.7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6±18.3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及转移复发GIST患者间血浆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患者手术后及复发转移患者手术联合格列卫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01.81±27.63)ng/L和(112.45±38.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IST患者和GIST转移复发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监测血浆VEGF的水平有助于评价GIST治疗效果和预测GIST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病人整体预后良好,术后复发转移是限制其疗效进一步提高的根本原因。恶性肿瘤的病因仍然是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决定了早期胃癌转移复发的危险度;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程度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胃癌的复发模式主要包括原位复发、残胃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等。临床上应详细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深入了解其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可能机制和临床特点,选择规范合理的治疗技术。随着肿瘤复发转移理论的完善和新检测技术开发,早期胃癌复发转移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是未来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常危急多变。对不同类型肠梗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认识不足、对特殊类型肠梗阻的危急性重视不够、对影像诊断的过度依赖和不恰当的诊疗决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上,应从规范病史采集、理学诊断和特殊临床表现的病理学机制解读等环节着手,强化年轻外科医生的基本功训练、规范选择影像诊断技术并合理解读检查结果,及早作出定性和定位诊断,明确其病因,排除绞窄性梗阻和闭襻性梗阻,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准确把握手术干预时机,并遵循损伤控制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