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伍少玲  马超  栗晓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135-7139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微囊化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异体移植存在伦理学的广泛争议,而人肾上腺嗜铬细胞来源匮乏,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可合成和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且来源丰富的细胞用于移植镇痛研究。目的:观察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入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造模后1周进行移植。微囊化PC12细胞组、裸PC12细胞组、空微囊组分别取微囊包裹后第3-5天的微囊化PC12细胞悬液、PC12细胞悬液、APA空微囊悬液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结果与结论: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在移植后各时间点,两侧后肢收缩次数和时间的差值与移植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其差值均低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0.01);在移植后第7周,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显著高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0.01)。提示微囊化PC12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有效缓解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在冷致痛实验中的痛觉过敏现象,同时,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与工作有关的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为指导颈痛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58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渐进抗阻训练组(A组)、固定阻力抗阻训练组(B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人体工效学指导,训练组给予弹力带颈部肌群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抗阻肌力训练,每个动作训练8—12次,每天训练1次,每周至少3次,持续6周。A组训练阻力渐进增加,分别为30%、50%、70%颈部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IS),每两周进行1次阻力调整;B组训练阻力固定为入组时70% MIS;C组除外人体工效学指导,不加以其他治疗手段。在患者训练前,训练后2周、4周、6周和3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颈部MIS进行评估。 结果:共49例患者完成训练和随访,其中,A组19例、B组13例和C组17例。三组患者治疗前VAS、NDI和MI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6周训练后,训练组患者VAS、NDI明显改善,MIS增加,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A组患者疼痛减轻出现较快,效果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抗阻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与工作有关的慢性颈痛患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增加颈部肌群肌力;采用低强度开始、渐进式抗阻肌力训练可较快减轻疼痛,效果明显,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与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程度、对患者情绪以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脊髓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2例,电脑随机分2组,分别为神经妥乐平组、普瑞巴林联合神经妥乐平组,神经妥乐平组起始剂量为4U bid,普瑞巴林联合神经妥乐平组起始剂量为普瑞巴林75mg bid+神经妥乐平4U bid,间隔3d调整药物剂量,疗程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进行疼痛、情绪和睡眠质量的评估。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服药前和疗程结束后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治疗后,患者的VAS和HAD评分均较神经妥乐平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不仅明显缓解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寻找一些缓解癌痛的新方法,使癌症患者在延长其生存期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目的:综述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癌痛的现状及新进展。方法:使用PubMed文献检索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采用医学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脑啡肽;嗜铬细胞;PC12细胞;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移植镇痛",时间范围为2000-01/2011-08,语言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97篇文章,其中综述13篇,实验研究84篇。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癌痛直接相关的、针对性强、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章共32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镇痛是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一种新思路,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其镇痛效果。课题组开题首次提出PC12细胞移植镇痛的概念。前期的动物实验表明PC12细胞移植具有镇痛效果,并证实了其安全性。人嗜铬细胞瘤给镇痛提供了丰富的细胞来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Lumbar spine MRI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 are reliabl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nerve root injury caused b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RI-based grading system and the latency and frequency of F wave as well as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H-reflex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MRI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was performed with a 3.0-T imager and a dedicated TCL coil to classif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nerve root compression. F wave and H reflex were detected on the patient bilateral tibial nerves using Oxford myoelectricity evoked potential instrument.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RI-based grading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 wave frequency (r=-0.594 0, P < 0.000 1),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 wave latency (r=0.825 6, P < 0.000 1) and H-reflex latency (r=0.875 0, P < 0.000 1), but no correlation with H-reflex amplitude (R=0.117 4, P=0.257 3). With MRI grading increased, F wave frequency was decreased, and F wave and H-reflex latency were prolonged gradually, indicating aggravating nerve root compressio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栗晓  马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1):5848-5852
背景:寻找一些缓解癌痛的新方法,使癌症患者在延长其生存期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目的:综述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癌痛的现状及新进展。 方法:使用PubMed文献检索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采用医学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脑啡肽;嗜铬细胞;PC12细胞;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移植镇痛”,时间范围为2000-01/2011-08,语言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97篇文章,其中综述13篇,实验研究84篇。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癌痛直接相关的、针对性强、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章共32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镇痛是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一种新思路,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其镇痛效果。课题组开题首次提出PC12细胞移植镇痛的概念。前期的动物实验表明PC12细胞移植具有镇痛效果,并证实了其安全性。人嗜铬细胞瘤给镇痛提供了丰富的细胞来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微囊化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异体移植存在伦理学的广泛争议,而人肾上腺嗜铬细胞来源匮乏,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可合成和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且来源丰富的细胞用于移植镇痛研究。 目的:观察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入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将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造模后1周进行移植。微囊化PC12细胞组、裸PC12细胞组、空微囊组分别取微囊包裹后第3-5天的微囊化PC12细胞悬液、PC12细胞悬液、APA空微囊悬液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在移植后各时间点,两侧后肢收缩次数和时间的差值与移植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1),组间比较其差值均低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 < 0.01);在移植后第7周,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显著高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 < 0.01)。提示微囊化PC12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有效缓解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在冷致痛实验中的痛觉过敏现象,同时,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