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复治结核病患者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谱系及耐药情况,为复治非北京基因型结核病患者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D105基因缺失法对复治患者所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进行检测,筛查出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使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实验分析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遗传特征,再使用比例法药敏实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134例复治结核病患者所分离的MTB中,北京基因型为 125例(93.3%),非北京基因型为9例(6.7%)。9例非北京基因型MTB呈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均不成簇,为独特型。9例非北京基因型MTB均为谱系4,其中,亚谱系L4.4有4株,亚谱系L4.5有5株。耐药预测结果显示,9例非北京基因型中,6例为全敏感菌株(66.7%),1例单耐异烟肼,耐药突变位点为ahpC_c.-48G>A,1例同时耐异烟肼与乙硫异烟胺, 耐药突变位点为fabG1_c.-15C>T,1例单耐氟喹诺酮,耐药突变位点为gyrA_p.Asp94Asn与gyrA_p.Ala90Val。全基因组测序预测耐药结果与比例法药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复治结核病患者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主要为谱系4,呈明显的多态性。耐药突变位点均为常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γ干扰素(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结核病的诊断意义。并与结核菌素皮试(TST)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三组,活动性结核组(57例),健康对照组(27例),肿瘤组(29例),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早期分泌抗原靶6kDa蛋白(early secretary antigenic target 6kDa protein ESAT-6),38kDa抗原与PBMC共同培养5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结果 ①健康组:TST与BCG接种史及排菌病人密切接触程度呈正相关(B=0.047和P=0.041),ESAT-6为抗原的IFN-γ释放水平与结核病接触程度密切相关(P=0.005),而与BCG接种史无明显相关。②当阴阳性界定值定为1000pg/ml时。38kDa抗原刺激后的IFN-γ浓度对于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89.3%.结论 ESAT-6刺激后的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意义可能优于TST。38kDa抗原刺激后的IFN-γ释放反应可能有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向19(CKl9)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近期疗效、监测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 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8例肺癌患者(鳞癌28例、腺癌40例、小细胞肺癌9例、大细胞肺癌1例)治疗前后、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69.2%(54/78)、62.8%(49/78).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65、41.54;27.41、30.84,p〈0.01)。鳞癌组CK19mRNA阳性率最高,腺癌组CEAmRNA阳性率晟高。不同分期患者问CEA、CK19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3.81)。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手术后CEA、CK19mRNA阳性率显著下降;化疗后阳性率下降不明显。化疗前CEA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湿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5月、11.7月)、化疗前CK19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9月、12.3月):术前CEA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29.4%)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7%),术前CK19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18.8%)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1%)。结论CEA、CK19mRNA对于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及预测预后;CEA、CK19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CEA、CK19基因的检测敏感性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可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硝酸盐还原酶试验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全球耐多药结核病形势日趋严峻,给结核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198 8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我们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 (AA) 32 7例 ,其中 2 3例术后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AML)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4例 ,女 9例 ,年龄 2~ 1 3岁 ,其中 5~ 1 0岁 2 0例。均以右下腹痛、发热为主诉 ,5例呈转移性右下腹痛 ,6例体温在 38 5℃以上 ,右下腹均有压痛 ,反跳痛不典型 ,无明显肌紧张 ,2 1例腹痛前有上感史 ,6例WBC >1 2× 1 0 9 L ,余无明显升高。麦氏切口进腹 ,大网膜未下移 ,1 0例阑尾轻度充血 ,1 3例无明显异常 ,肠系膜淋巴结均肿大 ,呈串珠状 ,质较硬 ,活动好 ,探查回肠末段 1 0…  相似文献   
6.
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和持留现象是关系结核病临床疗效和结核病流行控制的两大课题.结核杆菌能存在人体内数十年并不复制繁殖,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启动结核菌的复制,通常情况下,持留结核菌对化疗药物处于耐受状态,这对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控制和消除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结核菌持留现象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氮氧化物(NO)的产生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了解结核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探讨死菌苗作为新的结核候选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用ELISA和RT-PCR方法比较研究巨噬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NO的产生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活的结核分支杆菌H37Rv能显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IL-1、IL-12、IL-18、TNF-α以及iNOS的表达。细菌数对NO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活的结核分支杆菌H37Rv能显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细胞因子,而产生有利于宿主的免疫应答。同样量的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不能显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细胞因子,不宜作为新的结核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8.
病原菌感染宿主细胞一般都依赖细菌表面的特定分子(黏附素)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最初的吸附过程,其中细菌结合非胶原性黏附蛋白的黏附素分子主要包括两类:与纤连蛋白结合的细菌纤连蛋白结合蛋白以及与层黏连蛋门结合的层黏连蛋白结合蛋白.此文重点介绍了这两类黏附素的分子特点以及在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氧氟沙星为例,探讨阈值的划分对实验室早期检测出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结合DNA序列分析探讨gyrA基因点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氧氟沙星耐受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在含氧氟沙星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检测10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2)测序以检测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点突变的特征。结果 (1)52株耐氧氟沙星5.0μg/ml的临床分离株中,17株能在含氧氟沙星10.0μg/ml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约占32.69%),49株对氧氟沙星5.0μg/ml敏感的临床分离株中,有2株能在含氧氟沙星2.0μg/ml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约占4.08%)。(2)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发现;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点突变主要发生第90、91和94位点上,有10株在不同的gyrA基因位点上发生了碱基缺失或插入的变异,101株被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生在第95位点的碱基突变率为100%。结论 (1)判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上、下限的阈值对耐药结核菌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的作用。(2)发生在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上的点突变是多变的,但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氧氟沙星的耐受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状态是造成结核病诊断和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的检测方法很难将潜伏感染结核病(LTBI)和活动性结核病(ATB)区分开.有文献报道分枝菌酸环丙烷合成酶(PcaA)和小分子热休克晶体蛋白(Acr)两个基因在M.tb持留状态下高表达,因此可能和菌的潜伏感染相关,有作为新的诊断靶标的可能,因此我们对它们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和应用,以期为LTBI的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方法首先针对目的基因设计引物,从基因组上扩增其全序列,构建克隆和表达载体,纯化分离蛋白.将蛋白作为抗原应用于免疫学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两种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最终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LTBI和ATB患者之间的血清学的差异,寻找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分析的方法和策略.结果成功构建PcaA和Acr蛋白的克隆和表达载体,并获得表达和纯化的蛋白.血清的PcaA和Acr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HC)与AT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TB和LTBI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使将两个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并联分析后也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aA和Acr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顺利纯化,PcaA蛋白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可用于以后对结核病的检测分析中;虽然用血清学诊断时不能完整的区分LTBI和ATB,但可用于鉴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