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805个单元,508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2.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 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 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 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 cm组至缺损2.0 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 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 cm组(P < 0.05)。1.4,1.7,2.0 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 cm骨缺损组(P < 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 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 cm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3.
建立桡骨缺损模型:骨缺损标准尺寸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 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 cm组至缺损2.0 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 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 cm组(P < 0.05).1.4,1.7,2.0 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 cm骨缺损组(P < 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 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 cm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 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 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 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 cm组至缺损2.0 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 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 cm组(P < 0.05)。1.4,1.7,2.0 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 cm骨缺损组(P < 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 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 cm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中miR-34a、miR-449a表达水平及与新辅助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骨肉瘤83例,将其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受试者83例,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miR-34a、miR-449a表达水平.问卷调查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给予新辅助化疗,统计耐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mi...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 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 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 805个单元,508 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805个单元,508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 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 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 805个单元,508 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干骨折的内固定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39例胫腓骨骨干骨折,均为Ⅱ度开放性骨折.胫骨带锁髓内钉组20例,钢板螺钉组19例.结果 随访1.5~3年,髓内钉组伤口均一期愈合,钢板螺钉组伤口发生坏死、感染3例.结论 彻底清创是防止伤口感染的关键,Ⅱ度开放性胫...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cm组至缺损2.0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cm组(P〈0.05)。1.4,1.7,2.0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cm骨缺损组(P〈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cm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