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钦正  史晨辉 《农垦医学》2011,33(5):438-441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医师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手术中充分的显露和对膝关节附件的保护始终是摆在术者面前的难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本文就这些手术人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性评价肩峰成形术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检索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治疗肩袖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和再手术率。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共586例肩袖修复病例,其中肩峰成形组301例,非肩峰成形组2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肩峰成形组的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98,95%CI 0.87~5.09,P=0.006);随访12个月时,肩峰成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1,95%CI-0.85~0.36,P=0.003),前者再手术率也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95%CI 0.03~0.62,P=0.010)。但两组在ASES评分和UCLA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行肩峰成形术在Constant评分、再手术率方面优于不做肩峰成形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在手术创伤及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上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60例,关节镜组29例,传统手术组31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及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适应证的选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入院行膝关节镜辅助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试验组采取临床路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路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空心螺钉张力带和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302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43例应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KW组),72例采用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法内固定治疗(HW组),87例应用髌骨爪内固定治疗(PC组).并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和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对于单纯横行骨折,3组病例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评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术后疗效评定上,PC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1),其优良率达100%,KW组为78.9%,HW组为80.6%.另P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1),为5.0%,KW组为25.8%,HW组为15.7%.3组病例的治疗费用差异也较明显(P<0.01),PC组高达(8 631±115)元,其次为HW组(4 106±103)元,KW组的治疗费用最低,只有(2725±127)元.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在单纯横行骨折手术疗效可靠、而且明显减低医疗消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作为髌骨骨折常规手术方式选择.对于复杂粉碎性骨折,髌骨爪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显著的优点,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合并半月板游离缘破裂1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侧止点撕脱骨折1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9例。在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膝关节功能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6±2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9.7±31.6)min;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和固定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7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4~43岁,中位年龄2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运动伤6例,扭伤1例。对17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Lv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3.6±2.5)分。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膝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避免二次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D大鼠成骨细胞中微小RNA-218-5p(miR-218-5p)对骨硬化蛋白(SOST)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RNAhybrid和TargetScan预测miR-218-5p靶向SOST基因;构建携带靶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3’-非翻译区的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包裹双萤光素酶重组质粒及miR-218-5p模拟物(mimic)或抑制剂(inhibitor),共转染293T细胞,应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测定萤光素酶活性;分离并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鉴定,设miR-218-5p mimic组、miR-218-5p inhibitor组及空白和阴性对照组,转染SD大鼠成骨细胞,RT-PCR检测SOST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OS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OST是miR-218-5p的潜在靶基因;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示,SD大鼠成骨细胞转染miR-218-5p mimic后,SOST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转染miR-218-5p inhibitor后均明显上调,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8-5p靶向SOST基因,从而下调SD大鼠成骨细胞SOST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变异情况,优化系统流程。方法选取我院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患者65例,按不同评价方法对产生变异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变异25例,其中正性变异发生率为4.62%,负性变异发生率为33.84%;与疾病转归造相关变异发生率为10.77%,与患者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4.62%,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4.62%,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15.37%,退出变异发生率3.08%;可控变异发生率20%,不可控变异发生率18.46%。结论通过对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临床路径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路径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6例(38膝)青少年髌骨脱位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J-sign征和恐惧试验变化及IKDC、Lysholm、Kujala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3、6、12个月患者IKDC评分分别提高了35.34%、43.16%和53.71%(P0.01),Lysholm评分提高了74.73%、89.89%和110.9%(P0.01),Kujala评分提高了78.37%、92.62%和117.8%(P0.01),均呈上升趋势,急性髌骨脱位与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访期间各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J-sign试验阳性率较术前降低了52.63%,恐惧试验阳性率较术前降低了57.89%(P0.01)。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术后明显增加,膝关节活动水平及整体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创伤较小,短期疗效确切,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