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90膝)后外侧腔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关节镜组45例,传统组45例,关节镜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随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l),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1).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Rasmussen评分行走能力、膝关节疼痛、伸膝关节、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及主观评分总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或0.01);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及放射学评分总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或0.01).关节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显著低于传统组(13.3%)(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创关节镜辅助下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6月,对30例SchatzkerⅠ-Ⅳ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6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同时镜下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随访患者,并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无并发症。优良率93.3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能保护关节囊,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准确判断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并予修复,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51例于该院治疗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型、Ⅵ型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和常规组,关节镜组24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以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估手术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膝关节KOOS评分中疼痛和症状评分、Rasmussen评分中成角畸形、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评分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比较,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定位器结合空心顶棒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Ⅳ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定位器结合空心顶棒打压复位方案,采用经皮空心钉或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6例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0~ 24个月,平均16.0个月.26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或关节感染.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疗效评估为优1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定位器结合空心顶棒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复位和固定精准、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同时行半月板、交叉韧带等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探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49-3050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Rasmussen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该方法临床效果更好,能帮助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针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以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46例患者临床资料,SchatzkerⅢ+Ⅳ型21例,SchatzkerⅤ+Ⅵ型25例,比较两种类型骨折患者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型(P0.05),而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间点Rasmussen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SchatzkerⅢ+Ⅳ型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结论: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更适合SchatzkerⅢ+Ⅳ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以有较好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30例(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及治疗优良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上获得了更加满意的手术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offmann外固定架与内固定分期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就诊的1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分期组(Hoffmann外固定架与内固定分期术)和传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膝关节评分(HSS)、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与传统组比较,分期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出血量更少,HSS评分优良率更高,屈膝和伸膝最大角度更大,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Hoffmann外固定架与内固定分期治疗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术后辅助持续被动活动机(CPM)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结合CPM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7~16月,平均13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1例,良8例,优良率82.6%。结论合理把握手术时间及适应证,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中远期出现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但很少有研究者报道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中远期效果。目的:关节镜下经皮植骨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1年及4年后的效果及放射学评价。方法:收集2007年3月和2009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经关节镜辅助下植骨或螺钉内固定病例的资料,记录骨折Schatzker分型、术中平台侧软骨缺损、股骨侧软骨损伤、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复位不足及术后外侧平台骨折沉降资料。评估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年和4年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Ahlback骨性关节炎分级以及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性评分。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4年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0分和87分(P=0.23),Rasmussen功能评分平均为26分和24分(P〈0.30)。术后4年有11例(47.8%)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从术后初期17.4分下降至术后4年的13.6分(P=0.01)。各型骨折与预后无相关性;老年病例、软骨损伤或,和缺损、关节内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外侧平台沉降影响术后中期功能和影像学结果;但统计中发现,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结果提示:术后早期的影像学结果并不能完全与术后4年的结果相匹配,但中期随访的临床和功能结果仍然满意。患者年龄、合并关节内软骨和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胫骨平台沉降均是影响治疗后患膝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消极因素。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消极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可能与完好的外侧半月板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76例随机分为经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对照组)38例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组(试验组)38例,评价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膝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smussen评估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所需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背景:Schazker 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文雪平  张朝跃  张勇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63-1464,1468
【目的】总结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对11例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必要时配合内侧钢板固定,其中Ⅴ型5例,Ⅵ型6例,骨缺损较多者给予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折一期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0°,膝关节功能用HSS平分法80~96分,平均90.4。【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情况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42例)及后内侧入路(44例)途径进行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结果手术后病人整体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基本愈合,术后病人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84.9%,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3.7%。病人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4.95、15.43,P〈0.05)。结论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等优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胫骨平台SchatzkerV型以及Ⅵ型骨折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为传统双切口入路,治疗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果治疗组患肢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关节镜下监视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大都可以实现充分、直接的暴露,方便直视下复位、固定、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1.43±0.21)h,术中出血量为(318.25±3.46)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为(13.12±1.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5.13±1.03)周。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术后3、6、12个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PA均大于术后即刻,TPA均小于术后即刻,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且术后时间越长,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越高(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林真富  罗伟  谢怀春  李霖  冯彦哲 《华西医学》2011,(10):1511-1513
目的总结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1月一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45.6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2例,V型26例,Ⅵ型1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0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d,平均9d。结果术后53例切口I期愈合;2例术后3d切口出现浅表感染,1例术后7d外侧切口出现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均对症处理后愈合。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9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8周愈合,平均6周。并发膝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12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获优43例,良5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5.7%。结论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重视软组织条件,掌握好手术时机、选择合适内固定、提高手术技巧、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