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对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mioplasty,TE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2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照组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术后复发率。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与Lichtenstein组相比,TEP组手术费用高,但术后开始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汗腺癌是起源于大汗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罕见,笔者曾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VS5.7%,30.4%vs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人群中,EGF+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EGF+61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G61A位点(EGF+61)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47例肝硬化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肝硬化患者(7.0% vs 6.1%,30.4% vs 27.2%),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的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构脂肪乳对肝脏术后患者肝功能、氮平衡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肝脏手术患者86例双盲、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对比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肝酶学、氮平衡、血浆蛋白质水平情况.结果在进行6 d的肠外营养以后,两组患者肝酶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在POD+1明显升高,但STG组随后显著下降,MCT/LCT组下降速度慢于STG组(P<0.05).STG组氮平衡明显优于MCT/LCT组.POD+4 STG组蛋白质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而MCT/LCT组至POD+7才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结构脂肪乳由于具有较好的节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肝脏术后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将有利于这类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8.
关于术后死亡病人切口愈合的分类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病人的切口愈合 ,按照目前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级。而判定一例手术切口愈合结果只有在拆线后才能得到结果 ,手术后死亡病人有的并没有达到拆线所需要的时间 ,只是停留在切口愈合过程中的某一期 ,因而无法判定切口愈合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如何分类和填报手术后未拆线的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所以在住院病案首页的切口愈合一项中 ,填写的是五花八门。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也给医院统计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进而使之系统和规范化。一、手术切口愈合的过程手术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基因干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新生24 h内Wistar乳鼠的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并鉴定,氧糖剥夺/再恢复法处理模拟体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无特殊处理的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组。构建miR-15b干扰腺病毒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分别转染上述模型组细胞,记为过表达组、沉默组、过表达对照组、沉默对照组,另设置空白组。24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氮兰四唑盐(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miR-15b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b是否靶向调控Bcl-2。结果 与对照组比,空白组、过表达对照组和沉默对照组贴壁细胞减少,细胞缩小变圆,分布松散,细胞存活率和Bcl-2 mRNA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分析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CHB和HCC的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占78.65%,可见B、C混合型,占3.37%;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本研究中未见B、C以外其他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的CHB患者间临床实验室和肝脏病理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明显相关(P<0.05);HBV基因型和肿瘤TNM分期、转移和浸润之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感染C基因型HBV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可能降低HCC的发生率。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