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16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72)、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n=5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和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P<0.05);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个月~3年,3组复发率比较,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病理证实的胃肿瘤,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30 s(动脉期)、70~80 s(非平衡期)、180~240 s(平衡期)扫描,其后行多平面重建。结果胃肿瘤的胃壁表现为局限性增厚(9/30)和广泛增厚(21/30)。动脉期,21例胃肿瘤呈不规则线状或团块状强化,4例局限性溃疡呈溃疡口部环堤状强化,5例病变呈轻度均匀强化;非平衡期,病变主要呈不均匀性强化;平衡期,病变强化均匀,强化程度轻度减低,9例胃肿瘤并周围组织、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可观察胃形态、胃部病变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I或II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1)和单纯丙泊酚组(F2):F1组静注芬太尼2μg/kg,推注丙泊酚2.0mg/kg,F2组直接静注丙泊酚3.0mg/kg,直至清醒为止。记录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T4)、术毕(T5)及清醒时(T6)的MAP、HR、SPO2,每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T2时F1组MAP、HR明显低于F2组(P<0.05),F1组SPO2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F2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组(P<0.05),F1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2组(P<0.05)。结论:芬太尼2μg/kg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1(Annexin-1)与BFGF在精原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精原细胞癌组织,25例正常睾丸组织中膜联蛋白-1与BFGF的表达情况,并对膜联蛋白-1与精原细胞癌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癌中膜联蛋白-1与BFGF阳性率分别为76.00%、16.00%和20.00%、88.00%。膜联蛋白-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Annexin-1、BFGF有助于提高精原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9岁,因频发性下腹部疼痛并血尿1个月于2012年2月21日入院。偶有排尿不畅病史,因经济原因一直未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表现。双肾区无叩击痛,各输尿管压痛点及膀胱区无压痛。尿常规提示酸碱度7.6,白细胞16个/HP,亚硝酸盐阳性,蛋白阴性,白细胞1.395×109/L,管型阴性,尿潜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正常。泌尿系彩色超声示左肾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双肾内可见片状强回声、边界清,多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抬高患肢及拆除皮瓣远端过紧缝线等处理后,皮瓣远端逐渐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厚薄、颜色、质地接近受区,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5级14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2例。骨折均于术后8~12周愈合。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结论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杜仲-牛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潜在有效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PharmMapper完成对“杜仲-牛膝”药对有效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的筛选预测;通过相关疾病数据库获取LDH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分析获取此药对治疗LDH的潜在靶点,将获得的潜在治疗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软件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获得药物治疗疾病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生物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杜仲-牛膝”的有效成分共45个,其中共同有效成分3个,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共287个;LDH疾病靶点基因506个,药物作用于疾病的可能潜在靶点62个;PPI网络分析表明IL6、TNF、IL1B、ALB、FN1、MMP9、AKT1、JUN、PTGS2、TP53等可能是“杜仲-牛膝”治疗LDH的核心靶点;主要通过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正调控、调节炎症及免疫反应、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调节血管生成及对缺氧反应等生物学进程,参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结论 “杜仲-牛膝”治疗LDH主要通过以TNF、Toll样受体、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MAPK等为主的多条信号通路下的靶基因,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进程产生调控作用,进而达到治疗LDH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上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前后实施SAS评分,发现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患者术后仅有2例,发生率为3.77%。结论:对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并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1例前列腺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4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前列腺组织中膜联蛋白-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7%,22.50%及72.5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9%,42.50%及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远期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