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制作实验性免疫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以及柯萨奇病毒感染与多发性肌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不同毒力0.3ml的柯萨奇病毒B1(CVB1,10^-2,10^-3,10^-4 TCID50)感染和兔肌肉匀浆(30mg/ml)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28只正常豚鼠,共观察3~5周;和不同毒力0.2mlCVB1,10^-2,10^-3,10^-4 TCID50分别腹腔接种各20只BALB/C和C57BL/6小鼠;以及0.1ml CVB3 10^-6 TCID50腹腔接种28只BALB/C小鼠,共观察1~3周,制成实验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观察其在血清肌酶、巨检和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发现0.3训毒力为10^-2(A组),10^-3(B组)和10^-4(C组)TCID50柯萨奇病毒B感染豚鼠纽,3周后仅少数豚鼠出现多发性肌炎的症状,但均能导致肌酶谱(CK,CK-MM,LDH和AST)异常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P〈0.05),以B组升高值最高,但巨检肌肉无异常;4周后10^-3组(F组)豚鼠33.3%出现下肢瘫痪,巨检发现肌肉萎缩,弹性差,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肌炎改变;3周与5周的CK和CK-MM升高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1031和P=0.1164)。单纯兔肌肉匀浆免疫(E组)也能导致豚鼠肌酶谱异常升高,但不如病毒感染后明显,也不引起股肌肉肌炎的病理改变。柯萨奇病毒B1和B3均不能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多发性肌炎改变。结论:柯萨奇病毒B1感染的毒力和病毒量与豚鼠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相关,在感染5周后比较明显。本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多发性肌炎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ZNF24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513例ESCC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中ZNF24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χ2 检验和Kaplan-Meier 分析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相关性评估。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共有513例ESCC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男性420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为61.2岁(34-83岁),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结果显示73.7%的ESCC患者发生ZNF24蛋白高表达,其与肿瘤大小(P < 0.001)和肿瘤位置(P = 0.038)具有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ZNF24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均有预后较差的趋势(DFS,P = 0.524,OS,P = 0.527),尤其是当DFS大于28个月,ZNF24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 = 0.035)。同样,当OS大于35个月,ZNF24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 = 0.036)。但是,ZNF24蛋白高表达并不是ESCC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ZNF24蛋白在ESCC中过表达,高表达的患者DFS和OS预后均较差,尤其当DFS大于28个月和OS大于35个月时,ZNF24是ESCC预后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宿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87-2588
我们观察了5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与相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比较,现报道如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确诊后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3)有手术切除适应证;(4)自愿接受各项实验室检查;(5)活动状态karnofsk评分(KPS)≥60分;(6)预期生存期〉12个月。排除标准:(1)心、肺、肾及骨髓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由于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家庭和社会因素,使不少患者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我院自1993年9月至2003年9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67例,其中70岁以上13例,占19.4%,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8岁,因感吞咽不适伴嗳气数年。于2004年7月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距门齿37cm有1·0cm×0·5cm隆起肿物,胃镜考虑食管平滑肌瘤,超声胃镜探查肿瘤位于黏膜下,中等细颗粒状回声,约1cm,肌层完整,行电子内窥镜肿物切除术。至今已随访1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检查眼观:送检肿瘤组织1枚,呈椭圆形,约1cm×1cm×1cm,表面覆盖食管黏膜,光滑无溃疡,切面均质状,灰黄、灰白色,质较韧(图1)。镜检:肿瘤位于黏膜下(图2),瘤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充满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圆形或逗点状,无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稀少,呈交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 ision法对7例血管肉瘤和4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thelioid hem angioendotheliom a,EH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患者年龄23~80岁,男性8例,女性3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6例肿瘤呈单结节,位于肝右叶;5例多结节者,其中4例累及肝左叶,肿瘤最大径为2~6.5 cm。7例血管肉瘤组织学表现多样,肿瘤细胞可呈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4例EHE组织学特征:以纤维硬化区为中心,周边富于细胞,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及特征性的胞质内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染色至少表达CD31、CD34、FⅧRAg中的1项,其中4例3项指标均表达。1例EHE和5例血管肉瘤表达nestin。结论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结合组织学形态并联合应用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可作出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局部手术切除和结合术后化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